成都31所学校课改 普遍反映场地师资不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成都31所学校课改 普遍反映场地师资不足
2009年12月14日 14:1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随着今年10月四川新课改方案出台,高中新课改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此前省教育厅已设立了60所省级样本校,成都共有12所学校入围。加上市教育局划定的19所市级样本校,全市共有31所高中被纳入了新课改试点。省市教育部门为这些学校划拨了相应资金,用于进行新课改方面的探索,期望其引领全省新课改。目前,各校的试验进展如何?又遇到哪些问题?这也成为家长们和其他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话题。

  要开选修课 教室数量得增加1/3

  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提供的资料,目前成都设定的省级课改样本校包括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成外、川师大附中等12所。而市级样本校则包括成都铁路中学、双流中学、郫县一中、石室白马中学、八一聚源中学等共计19所。记者日前对这31所中学新课改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除成都七中、石室中学、树德中学、成外等少数几所此前已开设了选修课并设定了选修学分的学校外,其他学校都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无进展。

  原因集中在校舍和师资上。“要实现学生们跨班选修,教室数量起码得比现在增加1/3。”树德协进中学一位语文老师说,按新课改的要求,除数学外,其他科目的选修课都比必修课多。这对学校来说是个考验。“首先是教务处排课会非常麻烦”,教室根本不够用。原本的教学班被拆分成无数个随机班,校舍偏紧的学校根本不能实现。

  另外,多出来的这些课谁来上?“新招老师显然不现实,没那么多编制,而现任的习惯了传统教学科目的老师,能否胜任起选修课也需要时间来锻炼和考验。”

  记者了解到,目前样本校都发出了新课改启动令,要求老师参与相应培训,并在今年9月前提交自己可以开设的选修课程。但这些课程是否可以开设,评估体系都尚未建立。启动新课改,大多数老师“心里也没底”。

  已开选修课 多数与文化课相关

  成都七中是省内最早在选修课上已成体系的学校,目前该校已有超过50门的选修科目,包括“物理与社会”“我读唐诗宋词”等,大都是依托现有文化课程衍生出来的。这些选修课大受学生们喜爱。但在一些学生们看来,“丰富性还有待扩展”。

  记者在该校网站上看到了2011级、2012级学生秋季选修课科目,选修课共分八大类,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都各有6堂选修课。语文包括“诗歌鉴赏”等;数学则包括“数学与美术”等,但通用技术、信息科学、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科目还没有。七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该校还将继续拓展选修科目。

  但老师和家长对选修科目的设定仍会有争议。有人认为,选修课开设科目也应以现在文化课的衍生课程为主,不宜太过花哨。而有人则认为,如果开设的科目和文化课程连接过于紧密,也会产生“走过场”的嫌疑,兜了圈子却看不到成效。

  该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坚持认为“七中开设选修课的经验是他校无法复制的”。如果学生不是个个都是“尖子”,就没有余力接受选修课,而没有老师们的高水平,也不能成就有趣、多元的选修课堂。

  省外专家:要尝甜头得靠时间“磨”

  类似的问题也曾困扰其他省市。在江苏省教研室教研员胡敏看来,要尝到新课改的甜头“得靠时间磨”。

  从2004年起胡敏就兼任了江苏省常州市的课改联络员。2005年江苏省开始新课改时,听课、评课是她的主要工作。她一度觉得新课改课程的实质并没有变化,“你会发现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更隐蔽的方式潜藏在教学中”。在高考成绩多年位居江苏省第一的南通,选修课也成了幌子和摆设,一些县中学还在给学生油印课改前的老教材,因为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改中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和选修课都是在“兜圈子”。

  虽然经历了2008年首届新课改高考,以上的现象仍在一些学校存在。虽然不敢说新课改是不是成功的,或者会不会成功,但胡敏坚持认为新课改是必须的。胡敏2008年选取了当地两所高中各10名尖子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两校在新课改实施上有较大差异,A校师生选修课开得红红火火,且学生上座率很高,B校则更注重应试。

  这些尖子生考入不同的大学,现已进入大二,A校的10位学生中有6人在学校担任干部,有5人已在企业觅得职位,有7人获得过奖学金,10人都获得过各种比赛和社会活动的奖项。而B校10位学生中,有5人获得过奖学金,2人担任学生干部,尚无在外觅职的学生。虽然学生个体存在差异,选取的样本量也太小,但胡敏仍认为新课改“能为学生的未来加分”。这样的观点也得到了成都七中校长刘国伟的认同,他认为,成绩和素质并不一定是两条平行线,在教学上做足后,两方面是可以互相加分的。当然,新课改见成效也需要时间。

  汪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