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改纲要引热议 名校招生“六成平均分配”受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沪教改纲要引热议 名校招生“六成平均分配”受关注
2010年03月31日 13:52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引市民热议

  □晚报记者 李征 钱钰 杨玉红 报道

  日前,本市发布《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本,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因为事关民生,市民对纲要表示欢迎,并对具体内容议论纷纷。昨日本报教育热线、邮箱均收到大量读者的反馈,他们希望和纲要配套的政策出台得更快些,为百姓服务的步伐跨得更大些。

  -“60%”如何理解引争议

  “优质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计划按不少于60%比例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 ”上海《规划纲要》中传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不少网友提问,这60%究竟该如何理解?是否就是我们目前的名额分配法?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表示,为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减缓初中入学的“择校热”,本市近年来扩大“名额分配”的招生比例,今年已提高至学校招生计划的15%。目前的做法是,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现代化寄宿制高中将15%的招生计划均衡分布到各个区县,再由区县教育局将相关名额均分到各个初中,最终根据考生的志愿和中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保证大部分初中都有一定数量的优质高中录取名额。

  “这样的做法体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有效地遏制初中择校。 ”吴校长表示,在未来的几年中,随着名额分配比例的不断上升,不同初中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小,初中择校也变得没有很大必要了,无论在哪所初中,只要自己在学校名列前茅,就有进入名校的机会。

  但也有网友表示,以今年本市中招政策为例,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现代化寄宿制高中“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若单纯地将60%理解成名额分配的话,似乎在比例上有些说不通。对此,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表示,60%究竟该如何操作,能够让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都满意,的确需要很好的研究。

  -幼儿教育学科化将被遏制

  孩子刚进幼儿园,家人就开始为孩子升名牌小学做各种准备。昨天,一位幼儿的家长杨女士致电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倾诉,孩子刚进入幼儿园,身边的家长们便为孩子报外教口语班、拼音识字班、珠算班和思维开发班……她很困惑:幼儿的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各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应该接受何种教育。

  “家长没有必要给幼儿报各种辅导班。 ”龙阳海富幼儿园的刘院长介绍道,幼儿园是一块奠基石,从小帮孩子累积人生的幸福。幼儿园生活主要包括运动、游戏等板块。幼儿园老师将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研究设计个别化学习方案,让孩子都学得开心,觉得自己很棒。

  教卫党委副秘书长佘国平表示,针对学前教育出现学科化这一倾向,上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前教育要满足学前儿童的生活、安全、卫生保健的特别需求。鼓励幼儿园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施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

  另悉,针对有专家建议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佘国平称,根据《规划纲要》目前还是9年义务教育,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一事目前不在计划中。

  -学校须配职业心理健康教师

  有读者提出,最近,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除了学生的书本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充足的心理指导确实很有必要。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长吴增强说,本市从去年起就开始制订相关政策,今年5月将出台《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规划》,对今后三年内大中小学开展怎样的心理指导给予了量化的规定,如“在所有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辅导室,在各区(县)设立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完成所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达标中心建设”。“三年规划”的主要内容也出现在了此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当中。

  吴增强介绍,根据“三年规划”,上海所有学校须配备具有职业资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高中必须基本配备专职心理指导老师;初中以专职心理指导老师为主,兼职为辅;小学则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这是由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一般来说,学生年龄越大,遇到的心理问题越多。目前,沪上各区和各校在心理指导老师的配备上差异很大,黄浦、松江和嘉定均设立了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但在全市范围内心理教师仍然不足。现在教育部门已和人事局推出了 “学校心理咨询师”认证项目,从而推进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和普及化。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