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危机源于"暗箱操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加分"危机源于"暗箱操作"
2009年05月22日 09:51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华网杭州5月22日电(记者余靖静、黄深钢)浙江省绍兴市某中学2009年参加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分别是副区长、银行行长、财政局副局长、交警支队科长、教育局科长、中学党委书记等,其余6名是教师子女。“高考加分”事件一曝光,立即引来诸多质疑。

  “高考加分”作为一项制度,初衷是鼓励学生学有专长,但时常出现的“特长生不特长”现象,让人们对此初衷产生了“陌生感”。2006年高考录取中,湖南省曾出现数百名跑几圈就气喘吁吁、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将铅球扔不出几米远的“省级运动员”。

  “高考加分”制度面临信任危机,原因之一在于信息不公开。据了解,“高考加分”项目由教育部划定,各省份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选择,政策解释权与最终决定权均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关门”设立和运行“高考加分”项目的现状,使得权力失去监督制约,在一些地方成为以权谋私的工具,也成为人们质疑这项制度的根源。

  各种名目的加分,使人们对高考公平产生担忧。对此,一些地方正在纠偏。浙江省从2008年开始取消了优秀毕业生“高考加分”政策。一些省市也在酝酿取消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者、省级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各种名目的奖励加分政策。

  一项制度在执行中出现偏差不足为奇,也并非只有“除之而后快”。“高考加分”制度执行中的偏差,可以通过改进执行来解决,最好的办法便是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否则,即便取消了某些加分项目,也无法保证保留下来的项目不成为以权谋私的工具。进一步讲,即便加分完全合理,也可能受到群众质疑。因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不能越俎代庖的。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