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是一块"敲门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奥数是一块"敲门砖"
2009年05月25日 08: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何谓“敲门砖”?即敲门的砖头,门敲开后它便毫无价值,被人立即抛弃。人们以此比喻那些骗取名利的“最初”工具。而在“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在倡导“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今天,“敲门砖”则化身为一种“超越常人”的“技能”——它可以在艺术舞台上展示,亦可在体育竞技场上体现,更可以在奥数大赛上一鸣惊人,它不仅能敲开“小升初”的门,还能敲开“高考加分”的门。

  最近媒体频频传出与奥数有关的故事,故事背后隐藏着的便是人们对“敲门砖”寿命的忧虑了。“敲门砖”本来就是短命的,似无寿命可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小升初”或“高考加分”还要不要奥数这块“敲门砖”则不断受到严峻挑战。其实,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随后又逐步取消了奥数加分、实施免试入学等政策。但奥数教育中存在着的庞大利益链条,让奥数的生命力犹如“野火烧不尽”,变相的校外培训配合择校的现实,最终让官方的一道道命令很快变成一纸空文。

  就在不久前的南京,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居然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让人诧异的是,这位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大师,竟然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的确,中国小学生为什么这么喜欢奥数?是这么多孩子都有数学天赋吗?老外不明白,咱大伙儿心中却如明镜一般。于是,当福建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奥赛加分后,福建教育厅拟对2009年包括“奥赛”等照顾加分政策进行必要调整时,一些奥赛获奖者的家长纷纷到省里上访。家长们认为,政策调整涉及全省即将高考的上百名已获各学科奥赛一等奖考生的切身利益,可能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不幸和痛苦。

  问题何等严重啊!试想如果奥数这块“敲门砖”被即刻判处“死刑”,那无数家长的多年努力和孩子们的寒窗苦读都将付诸东流。所以,说什么“开发智力”、“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统统是美丽说辞而已,伪奥数爱好者功利性的诉求一目了然。所以,有专家写博客要《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并直言:“目前奥数教育的泛滥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话虽偏激了点,却一语中的。

  而我更认同,奥数没有原罪,应该警惕的倒是 “敲门砖”现象的泛滥,其弊端和危害已日益凸显出来。把孩子们的某一特长、爱好、才艺甚至天赋统统异化为“小升初”或“高考加分”的“敲门砖”,这将会给无数个家庭和孩子的未来,甚至给我们民族的未来,带来真正的不幸和痛苦——君不见,由于“敲门砖”现象的泛滥,入党可以异化为步入仕途的“敲门砖”,高学历可以异化为获得高薪职位的“敲门砖”,批评可以异化为自我“炒作”的“敲门砖”,创新可以异化为跑项目跑资金的“敲门砖”……“敲门砖”现象的泛滥,让时下的社会风气变得混浊,扭曲的是一代人的心灵,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是短视的、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只能是见利忘义蝇营狗苟的小人而非净化脱俗品格高尚的君子;无论他们将来从事哪一个行当,都将在精神品质上变得华而不实,急功近利,耐不住寂寞,缺乏良知,没有真才实学。

  “敲门砖”现象古已有之,且远不会消逝。从明代的西湖居士善作诗到清朝考生熟谙八股文,皆因为可以化身为“敲门砖”。今天我们即便彻底取消了“奥数加分”,“敲门砖”还会变身为其他入时的“门道”,一个好的东西总会异化为自己的对立面,这大约就是生活中的吊诡吧。-水矢吾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