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后:依然坚守知识的信念——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之后:依然坚守知识的信念
2009年06月11日 09:04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考结束了。一如往年,这是平常而又令人焦虑的三天。考生们凝重的眼神,家长们等候的身影,成为三天里最为引人瞩目的风景。天气,饮食,住宿,交通……日常生活的普通细节,因为一场考试变得富于特殊意义。人们谨小慎微,不厌其烦。自然,对这些可能影响命运的因素,谁不想作出尽善尽美的安排呢?

  几百个日夜的煎熬,换来三天的“决战”,进而奠定人生的基调,这多少有些残酷。但不管如何,考试终于结束,所有为此心事重重的人们可以舒口气,松弛一下紧绷的神经了。击掌,拥抱,谈笑,呼啸……一切曾经的压抑,都尽情释放吧。

  我们深切期待,经过这一次命运的抉择,所有的人都能得尝所愿。然而,无奈的是,高考仍是座独木桥。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使这桥变得越来越宽——比如今年,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预计平均录取率接近62%,但毕竟许许多多怀揣大学梦想的年轻人还会落榜。从独木桥上走过去或走下来,都是一次难得的磨练。成败与否十分重要,但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生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安知下一个节点不是新的转折?考试可以失利,但我们希望,那些年轻的心灵不要因此就对知识产生怀疑。当就业的诸种隐忧或现实考量扑面而来时,“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依然值得坚守。

  独木桥难过。每年高考前后,这是必有的话题。因为激烈的竞争,学业的紧张,实在让人揪心。也在激烈竞争之下,某些人为求一己之利,或滥用权力,冒名顶替,或依仗权势,胡乱加分,又或互相勾结,抄袭舞弊,凡此种种高考衍生的弊端和乱象,多年来广受诟病。然而,平心而论,在裙带关系网络繁复纠结的当下社会,高考制度仍是一个最为公正透明并深受社会公众信赖的制度。所以,尽管不如意的事情常有发生,但人们对高考寄望之重更彰显了制度的力量。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无谓的喟叹,而是身体力行,将这一制度变得愈加公正和透明。

  同样重要的是,在“高考生”之外,我们还应将目光转向那些“弃考生”。今年,全国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加高考。如此之众,当是对高考乃至整个社会的警醒。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选择别的就学途径,绝大多数弃考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比如家境贫寒,学力不济,外力强制等。“弃考生”们没有看到考题的面目,更没有辩论试题对错的兴奋,在同学走上考场时,他们多半早早收拾行囊,走上打工创业之路。在热闹的高考新闻中,他们的落寞行踪,有多少人看得到?我们的社会准备了多少机会,能够让他们一展身手和抱负?社会流动的通道又有多少可以弥补他们弃考留下的遗憾?这些,都是讨论高考必须直面的问题。

  高考的“答卷”已经交上,无论有字还是空白,都会为年轻的人们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在这个悲喜交错的时刻,我们要真心地祝福:年轻人,坚守知识的信念,愿你们都有好前程。钱建强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