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过后,不要忘却知识的乐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应试过后,不要忘却知识的乐趣
2009年06月25日 11:38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科书那几叠纸,分量很轻,尽管表达方式上可能不那么有趣生动,但它确实浓缩了人类所能发现的最精华成果,展现了存在、生命和文明的意义指向。

  ●应试是每一个学子无法选择的无奈,但是应试过后,对待知识的态度,却能真正展现一个人把握自己的能力。考试过后,不妨随着这份天性本能,让知识回归到原来的快乐和好奇上吧。

  高考、中考终于全部落幕。于是,学生们开始想着和他们的“前辈”那样撕书泄愤,以表达对应试教育的某种解脱。这可能并不过分,毕竟几年寒窗苦读,遭受了很大的压力,如今也就区区几叠纸的破碎,实在还不足以抵消这份感受。何况行为固然不雅,却也没有违法乱纪,妨碍他人———想撕就撕吧,容许偶尔的任性,才显出人性。这点雅量,我们的社会舆论应该具备才对。

  只不过,我想做点小小的提醒,希望当纸张发出“嘶嘶”声时,学子们的感情完全冲着应试教育而去,千万别“恨”屋及乌,对知识本身产生抵触心理。单论我们手里那薄薄的几本教科书,可以说,上面印刷的每一条定律、每一个数字,都是人类历史上突破重重磨难,甚至承载着血泪与生命的分量,才得以流传给后人的。

  比如大家常说,牛顿看到苹果掉下来,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但事实上,万有引力常量G的诞生极其艰险。根据牛顿定律,地球不是圆的,那就意味着一度经线,在不同地方长度不同。将近半个多世纪里,为了计算一度经线,花费了无数人的心血。英国数学家诺伍德、法国天文学家皮卡尔等等,之后还有一对父子重复实验,当时得出的结果是牛顿错了。争论到最后,法国科学院派遣了一个小组去南美洲重新测量。考察队被当地人用石头打出了城,小组里的一名医生被谋杀,一名植物学家精神错乱,其他人发热或病死,每到一处都让当地官员们狐疑,难以相信一群科学家搞个测量而已,竟然非要绕过半个地球!10年时间过去后,这个小组才得到了结果。

  我们现在只需看着教科书的结论,被告知这是牛顿的伟大发现即可,但是中间的曲折,理论的怀疑和验证,却远远没有这几行字那么简单。牛顿自己估计也没有想到,他只是坐在家里花两年时间写书而已,但是为了证明他的推测正确与否,后人却花了数倍不止的精力,反复折腾。比如G的具体数值是多少。一开始要找一座形状规则的山,测出山的质量。后来被指出不知道山的密度,实验不可能准确。再后来,有人自己设计了一台地球质量测量仪,不幸的是,实验没有完成人就去世了。几经波折、几经等待,最终,测量仪转手到了卡文迪许的手里,他恰好有财力把一所房子变成一个大实验室,花了一年时间实验,终于,人类知道了G值、地球的质量和形状。

  今天的物理、地理或者数学课本里,写上这几个数字花不了一页长度,背诵它们用不了几秒时间。轻轻松松翻过一页,常识就人尽皆知。然而它们诞生的背后经过了多少真实的传奇历险,远远出乎小说家的想象。不独G,几乎每一个定律和结论,都是如此不易,历史上人类千万次与它们擦肩而过,如果不是一些偶然的运气,加上必然的人为努力,它们可能直到今日都不为人所知、所用。

  顺着知识的轨迹,你不禁会感慨万千,那不止是色彩斑斓的文明史,更是激情跌宕的人生。我们都知道居里夫人找到了新的放射性元素。但是许多教科书里没有提及的是,她本人死于白血病 ———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的后果。今天如果要查阅她的书,还要穿上保护服,她的用品被放在铅皮箱里,因为放射性的危害太大,持续时间很长。现在我们能够背着元素周期表,轻松计算着各种等式,也知道了原子核能的林林总总,当代的相关工作者可以拥有充足的防辐射装备。谁又能想到,那每一个符号、每一张图表、每一个结论,可能都是由前辈科学家的生命凝固而成,由他们的悲喜人生付出代价,才传到了后人的手里。

  更有甚者,一项简单的发现,需要突破同行的阴谋诡计、逃过种种势力的迫害,才能大白于天下。比如有毒化合物四乙铅。第一线的生产工人曾大批中毒,公司却坚决否认。数不清的人得病,而且是大病。等到谣言四起,难以掩盖时,发明者甚至还在公众面前亲身表演和铅的密切接触。

  我们现在一直指摘学术和利益勾结,从当时的后果看,危害就已经显而易见:很多年前,铅的研究经费,由铅化物制造商们提供,结论当然为铅是安全的。气象学家彼得森以“把铅撵出去”作为自己的一生追求,结果研究经费被收回,石油研究所、公共卫生署取消与他的合同,有官员不断向他所在的大学施压,要求他闭嘴或滚蛋……万幸,彼得森没有动摇,1986年美国停止了一切含铅汽油,人血液里的铅浓度马上下降80%。不过在科学史上,这不是第一例,可能也不会是最后一例,争斗仍将继续。

  所以,请珍惜今天从课本里读到的一切,什么有毒、什么无毒,物质按照怎样的规律运转,每一种常识几乎都付出了先人艰巨的代价,穿过了历史的重重磨难,踩着血泪一步一步走来,人类才慢慢开始明白一点自身的存在、了解一点所处的宇宙。小到吃饭的锅碗瓢盆,教室里的黑板天花板,大到电视机里播放的悠悠苍穹、火箭升腾,一个个知识的传承,都是何等千辛万苦。它们躲过明枪暗箭,仍未被埋没,这才终于到达了你我的脑海,出现在你我的身边。教科书那几叠纸,分量很轻,尽管表达方式上可能不那么有趣生动,但它确实浓缩了人类所能发现的最精华成果,展现了存在、生命和文明的意义指向。

  应试是每一个学子无法选择的无奈,但是应试过后,对待知识的态度,却能真正展现一个人把握自己的能力。这时还带着逆反心理,那等于让应试的阴影延伸到日常生活,实在不值。不妨换个视角和心态,顺着兴趣,重新来一次知识之旅。如果人是由猿进化而来,未来我们又会进化向何方?自然界花瓣的数目被发现呈有规律的数列,这是生命的巧合还是其他原因?探求知识的好奇心,就像看悬疑片那样,不断刺激着观众,想解开心中的疑团,紧紧跟随。所以先哲总说,“爱智慧是人的天性”。

  那么考试过后,不妨随着这份天性本能,让知识回归到原来的快乐和好奇上吧。那,才是对自己人生最好的充实。- 龚丹韵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