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公示”有违公众监督本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模糊公示”有违公众监督本意
2009年07月08日 16: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高考公示制度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高考加分政策正饱受质疑。媒体的报道逐渐升温,某地航模加分学生全来自权势家庭?高考加分是否存在权力寻租?有疑惑就一定要有解释,高考涉及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老百姓不能被忽悠,教育公平不容践踏。高考公示制度成为保证高考公平极为关键的环节。

  高考公示合情合法。作为受惠群体,享受加分的考生有义务公布自己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国家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教育行政部门有义务公开与家长、考生利益相关的高考加分信息;公示高考加分信息,老百姓的知情权也同时得到了保障。

  高考公示作用不小。“我上网一瞅,局长的儿子咋成了少数民族?”一位家长的话语点出了高考公示的特点:公众监督编织起一张庞大的人际网,权力交易,暗箱操作无处遁形,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高考公示要让公众看得明白。某种程度上说,公示内容决定了监督效果。最近两则新闻,对比感慨良多。前不久,湖北对高考加分项目进行网上公示,内容包括考生考号、毕业学校、加分项目名称等,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信息也一并公布。而某省高考加分公示名单却相当模糊,名单中只有报名序号、学生姓名,无学校名称,也无具体加分项目,更谈不上父母的信息。

  监督是公示的目的,公开是监督的前提,不涉及公众欲知或欲监督内容的模糊公示,实际是披着维护高考公平外衣的“伪监督”,有暗箱操作之嫌。从制度层面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规定了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原则、范围、方式,也规定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但实践中还有不少内容存在空白,比如涉及信息公开能否满足公众要求、信息公开具体内容、公开程度等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恰恰是许多家长考生的无奈之处。

  高考公示在现有的政策体系框架下,还需要摸索前行。高考“模糊公示”成为新闻,其实也是媒体和公众共同传达出的一种声音:高考公示的步子还要迈得大一些,公开程度还不够,公开内容还不是大家最关心的。笔者相信,在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力量共同推动下,高考公示将真正成为维护高考公平的一道坚固防线,将有助于高考加分制度发挥应有作用。

  至于很多人存有疑虑的,高考公示的内容会不会侵犯隐私权?首先,考生学校,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这些信息算不算隐私?所谓隐私,是个人不愿公开而且一旦公开会对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信息,“君子坦荡荡”,加分若没有猫腻,这些信息又有何不能公开?其次,当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发生冲突的时候,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同时参照美国、英国等国的做法,个人隐私要服从于公共利益,什么隐私能比高考公平更大呢?

  -王亮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