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如何阻止“被就业”蔓延——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关键是如何阻止“被就业”蔓延
2009年07月30日 15:39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算是看清了,就业率就是学校逼着学生签三方协议给逼出来的,说不签就不给毕业证”——这是某贴吧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吧”的一条帖子。据7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类似言论近期充斥不少论坛。一时间,“被就业”成为社会热门词汇。

  尽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据教育部了解,“被就业”问题只是个别情况,因为对高校出现就业率统计误差实行一票否决制,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率统计数据是认真准确的。但是,报道中所说的该校还有一些往届毕业生也遭遇过“被就业”的造假经历,让不少人对这一表示打了个问号。

  “被就业”到底是不是“极个别情况”呢?或许,有些事实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常识性的参考。

  从2005年开始,有关部门将高校招生计划与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适度挂钩,具体而言,就是就业率与专业的停办、减招挂钩,按照就业率来控制高校的招生名额和衡量专业存在的价值,这关系到高校专业的生死存亡。招不来足够的生源,意味着学校的利益和颜面受损;同样,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就业率高即是学校最好的招生广告。

  基于如此常识,更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在拿不出更好办法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单纯地为了升学率的高数据而努力,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情急之下,“创意”出“被就业”的假象来也不足为奇。

  而既定规则下,高中以升学率为指挥棒、大学以就业率为指挥棒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主干,不能不说是现代教育的悲哀与不幸。

  全国人大财经委一位委员以他调研过程中的见闻,对今年68%的就业签约率提出质疑,“68%这个数字是不可靠的。我到过很多学校,有假签的现象”,这似乎又为“被就业”未必是“极个别情况”提供了一个佐证。

  学校用“被就业”制造虚假就业率,可以掩盖就业难问题,却掩盖不了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社会风险,更可能影响国家相关决策。可见,“被就业”不是小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

  退一步,与如何调查清楚“被就业”是不是“极个别情况”相比,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阻止“被就业”现象的蔓延,把精力放在杜绝就业率造假的发生。黄哲雯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