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代课老师的出路构建第二通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为代课老师的出路构建第二通道
2009年09月16日 11:09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拿了这么多年的粉笔,突然要我们下岗,你让我们做什么?”这是一位“下岗”代课老师的感叹。

  被称为“中国最老的代课教师”王政明,自己亲手创办了甘肃渭源县张家堡小学。他代课近50年,培养了80多名大学生,却在2006年开学的时候得到一纸清退书。65岁的他拿着800元的辞退费,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办的学校。那时他每月工资仅为40元,是同校公办教师的1/25。

  在广东,至去年教师节前有中小学代课教师5万多人,其中近4万人分布在欠发达地区,月工资大多在200—500元之间,相当于当地公办教师的1/3。据9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广东曾经明确两年解决5万多代课教师身份问题,如今时间过半,进度却未过半,一年来只有7000多人转正。大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则不得不面临清退、转岗的命运。

  或转正、或清退,非此即彼,这是如何的天下地下、霄壤之别?如今我国农村依然有21万代课教师,他们“不得不”领受的“政策性命运”,应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要给出新的制度安排。笔者建议,要为代课教师的出路构建第二通道,为多数难以转正的代课教师找到一条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出路,那就是给予“准事业待遇”,名称可以是“招聘制”或其他,而不能只是给一点清退费就让其回家。

  结合工龄教龄,建立代课教师的在职保障机制与退休养老保障机制,完全是可以的。要知道,如今对农民都开始逐步建立养老保障制度了。许多不能通过“一刀切”考试转为正式公办教师的代课教师,可以纳入这一保障机制中,尽管没有“事业编制”,但可以享受“准事业待遇”——现在城市里的事业单位,不是有许多这样的无事业编制的聘任制职员吗?

  为代课教师寻找“第二出路”,首先要解决一系列理念问题,思想理念不解决,得人心的好政策好制度就不可能出台。

  首先要认识到,代课教师是欠发达地区基层教育的脊梁。代课教师,在人世间最艰苦的环境中,在山区教师最稀缺的时代,拿着几百元甚至几十元的工资,却培养了满天下的桃李。“一个教师就是一所学校”,他们处于最偏远、最弱势、最无助的地位,却一直在默默奉献。分管教育的官员,应该学习温家宝总理深入中学听大半天课的精神,深入到那些“一名教师两个学生”的乡村小学去体验半天。代课教师现象,是历史与时代造成的,不是老师们自己造成的。没有正宗的公办教师愿意去任教的地方,才有非公办教师去“代课”“代教”。我来自农村,也在乡镇基层当过领导,深知“山那边人家”的教师之不易。在那些山头角落,当地乡镇干部都难得光顾,别说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工作了。代课老师上岗往往是“就近原则”,人在当地、家在当地、田在当地,往大里说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往小里说那也是家乡的脊梁。

  其次,一定要树立“代课教师也是教师”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没有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其中规定得很清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代课教师也是这样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代课教师也受《教师法》的保障,代课教师也应享受《教师法》规定的“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让代课教师转正,不是送什么“大礼包”,而是落实应有的权利。2006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全部清退”消息,竟然不称中小学代课教师为教师,称之为“中小学代课人员”,这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在称谓上耍小聪明。而那个“要把余下的44.8万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的冷漠决定,让我感受到透彻的心寒。这是教育系统自卡教师,一群养尊处优、无情无义的人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清退”规定,何止没有“人情味”,简直没有“人味”。若以“出路”一词置换“清退”,那么说明政策的制定者还有人性考量。事实上地方政府也并不是一刀切“全部清退”的。

  第三要改变所谓代课教师“不合格”的观念。拿那么一点可怜工资,能在穷乡僻壤、偏远高寒地区几十年坚持下来,这就是合格的乡村教师,哪能用要求城市教师的标准,来要求代课教师?合适的乃是合格的,适合的才会适应。从实际出发,在“一个教师就是一所学校”的地方,还真不需要博士硕士来教小学。如今以文凭充水平、以文凭代素质的观念太严重。在中国教育的这棵大树上,总有人想着把地底下最末梢的根须也切掉,认为其太土太不具素质,他们幻想这把树梢上沐浴着阳光的漂亮树叶嫁接到树根上成为“合格的根须”,以对叶的要求来对待根须,这是什么样的“情意”?不合格的往往是政策,而不是教师。

  最后要明白:教育的投入,首先是对教师的投入。代课教师,涉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看得出一个地方政府是否真正有发展教育积极性、有真正长远的眼光。代课教师问题,需要中央政府给政策,而不仅仅是教育部“出规定”,因为这是一个涉及诸多部门的系统工程。最好应把解决代课教师工作纳入从国家重大扶贫工程和教育补偿工程,要从偿还历史上教育大欠债的角度,来构建制度、优待代课教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让制度政策真正有情有义起来。

  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文化水平、逐步实现更新换代,这是应该的,但不能数典忘祖,需要时就用你,不需要时就一脚踢开。“今年的收成,是来年的口粮”,而代课老师只有历年的辛苦耕耘,却没有未来的保障,这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

  作者:徐迅雷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