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用美德“绑架”孩子是美丽错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课本用美德“绑架”孩子是美丽错误
2009年09月24日 11:42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空洞的说教、随意的“改编”、模凌两可的事实、甚至杜撰一个个“名人故事”,这样的课文竟然在时下通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时有出现——浙江3位较真的语文老师,咬文嚼字,挑出了课本里的刺。(9月23日《钱江晚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礼物送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们完美的人格。”用名人轶事、好人好事勉励当代小学生“学习他人好榜样”不断向善向上,出发点和落脚点固然很好。不过,为达此目的就罔顾故事的真实性,在事实基础上“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有意塑造出榜样的“一张张脸谱美佳佳”供学生们敬仰膜拜,人为扭曲地树立道德标杆成为孩子效仿的准则,这已然违背了教人求善求真的初衷。

  当前,国内课堂教育仍然主要集中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在此语境下,一册好的教科书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课本对于求知若渴而又视野有限的小学生而言,是汲取知识营养的最佳场所。因此,教科书的好与坏小学生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倘若为传输某种价值观念就在课本中编造出譬如“爱迪生救过妈妈”之类的一个个善意的谎言,致使孩子信以为真、蒙在鼓里,那不能不说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极力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教科书上各种“改编”与“杜撰”,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的对事实真相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的知识与现实出现偏差甚至抵牾,妨碍到求知求真的践行。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为激励孩子以好人好事为学习榜样而善意、刻意制造出一个又一个“雷锋”,既是“忽悠”学生,也无形之中伤害到了孩子单纯而又幼小的心。孩子是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但也可能留下道道阴影。

  画家用彩笔画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垂危的病人因而竟奇迹般地存活。然而,这种善意的谎言毕竟只存在于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美丽的错误”的也不过是在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才“看上去很美”。正如鲁迅所言“事实常没有字面这么好看”。善意的谎言也许是善良的,但善良的外衣终究裹不住欺骗的本相;美丽的错误或许是美好的,但美好的外表究竟遮不了隐瞒的实质。“救救孩子”,别让课本以美德“绑架”了他们。

  作者:周欢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