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高校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专家:中国高校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
2009年11月12日 13:32 来源:光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11月5日,劳动科学一级学科专家认证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召开。参会的中国劳动科学界专家一致认为,建设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的一个重要尝试;发展劳动科学,有利于促进以人为本,有利于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劳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我国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势在必行。现刊登部分专家的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是系统性解决我国日益增多、日益尖锐的劳动问题的需要

  曾湘泉(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劳动问题日益增多、日益尖锐。例如,如何应对新增劳动力快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如何建立健全中国的劳动法律体系,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有效调整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如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我国企业和政府及其他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如何完善劳动保险制度,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劳动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加大劳动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如何建立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系统问题,要依靠劳动科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决。

  但是,中国劳动学科至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劳动科学是对劳动领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探讨的一门科学。几十年来几代人一直在为提升劳动科学的地位而努力。我国劳动科学界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袁方教授在世时呼吁了一辈子,但没有成功。今天在座的都是劳动科学界的著名学者,我们要继续深入探讨我国设立劳动科学学科的现实与理论基础,对比国际劳动科学学科的发展状况,探讨我国劳动科学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设立劳动科学一级学科对于发展劳动科学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劳动问题的重大意义。

  袁伦渠(国务院参事、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在谈劳动科学问题之前,首先谈一下怎么进行学科分类的问题。学科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其分类标准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特定的角度来分析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如化学、物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第二类是基于多角度来分析特定领域的现象,如农业科学、海洋科学等。劳动科学就是基于第二类标准来划分的,实际上是在探讨“劳动”这个特定领域,即基于多角度来分析劳动问题。劳动问题不仅关系着劳动者自身的利益,更关系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如何有效解决劳动问题,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社会都是让人深感棘手的难题;唯有多角度才能够全面深入地研究并有效解决劳动问题。

  劳动科学最早是前苏联提出的,1976年前苏联《劳动经济学》教材是我翻译成中文的。他们认为,劳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活动,所以有多种学科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劳动。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劳动就是劳动经济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劳动就是劳动社会学,从法学的角度研究就是劳动法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就是劳动心理学,从卫生学的角度研究就是劳动卫生学,从保护角度就是劳动保护学,从统计角度就是劳动统计学,这是劳动科学的体系。1978年我开始翻译这本书,赵履宽老师看后提出要建立劳动科学知识体系。前苏联的提法是劳动科学体系,他们认为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法学、劳动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劳动心理学、劳动卫生学、劳动保护学是自然科学。因此,劳动科学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哪个门类,应该是一门交叉学科。

  蔡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所有的劳动问题都是与“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复杂性与独特性相关的。劳动者的劳动既是生产要素,又与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不能分离;劳动者的劳动既是社会生产的投入,同时劳动者又是社会生产所要服务的对象。劳动问题所包含的社会属性的多维性要求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为了更好、更可行地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划分学科时通常将一级学科细分成二级、三级学科,从而形成逻辑一致的学科体系。但是,现行的学科分类对劳动科学学科的处理极为分散。从当前学科设置来看,我国人文与社会科学以及工程与技术科学两个门类的一级学科中均包含了大量的以劳动为对象的二级或三级学科,这些学科从特定的角度对劳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劳动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下,社会保障在社会学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工效学在管理学下,职业卫生工程在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下等。由于学科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其结果的应用有可能会产生“瞎子摸象”的现象,妨碍我们全面地理解劳动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同时,在当前学科设置中,还存在理解不准确的现象。例如,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学科多次出现并处于不同学科层次上,管理学一级学科下有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同时,在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还有一个劳动人事管理三级学科。这会导致学科发展的混乱。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非常有必要围绕着劳动问题,将那些散落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的跟劳动问题高度关联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提炼出来,共同形成劳动科学这个一级学科,这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国际国内劳动科学的研究与教学机构发展迅猛,劳动科学作为一级学科所需的学术研究力量完全具备

  王一江(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在国际上劳动科学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相比于国内“劳动问题”的说法,国际上的概念是“产业关系”,实际上是指“产业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现在也经常使用“雇用关系”的概念。产业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研究领域,产业关系学的研究不仅包括劳动经济学,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保险等,几乎涵盖了劳动者在被雇佣前、中、后的所有宏观、中观和微观问题。这个与我们所说的劳动科学概念是一致的。

  从研究角度来看,国际上有专门的学科研究领域,也有专门的研究机构。例如,成立于1920年的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的17个研究领域中,专门设立了“劳动研究”领域,在由600余名世界顶尖大学的经济学或商学教授构成的研究团队中,有120余位专家致力于劳动问题研究。此外,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立有专门的劳动科学研究机构,专门从事劳动问题研究。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均成立了劳动关系研究所;伊利诺斯大学设立有劳动与雇用关系学院;德国分别在纽伦堡和波恩设立有两个劳动研究所;意大利设有专门的劳动科学研究所;日本设立有劳动研究机构;英国华威大学还设立有专门的就业研究所。

  从教学角度看,产业关系或者说劳动科学作为特色学科对大学的学术地位和风格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最典型的代表是美国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的设立,是因为商业、工业、劳动力、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领导人认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新型学校--培养学生处理变革中的美国工作场所中问题的能力。1945年秋,康奈尔大学产业与劳动关系学院正式招收了它的第一位学生,之后康奈尔大学逐步在产业与劳动关系领域提供四年本科教育,此外还提供研究生教育项目。该学院的教师都是产业与劳动关系领域(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和劳工史、社会统计学)的杰出学者。

  由于各学科均围绕劳动问题展开研究与教学,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使其联系日益紧密,共同构成了产业关系学或者说劳动科学体系,促进了学科整体的发展与进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