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杯论文为何频现“套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博雅杯论文为何频现“套路”?
2009年12月25日 14:34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晚报记者 张骞

  “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是点燃一盏灯,捧起书卷……”在参加此次复旦博雅杯的全国2291位高三生的读书评论中,出现了很多与这段内容差不多的开头。

  为争夺一张升学复旦的“优惠券”,此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291位学生报考了复旦2010年的博雅杯人文知识竞赛。然而大部分高中生的论文,在评审专家们看来,并不满意。

  “很多学生的文章交上来都一个套路:先对参选书目进行一个简单概括,然后指出其中的中心思想,接着对每个章节进行分析。整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参。此外,还有差不多的开头。虽然‘夜深人静读书’可能是个真实的场景,但是出现频率太高了,就难免让人怀疑是同一个写作套路了。 ”一位博雅杯评审专家说。

  除了写作套路相似,在学生递交的文章中,还出现了明显的“过度引用”问题。复旦方面采取技术手段,对进入面试范围的90篇文章进行了学术论文网上防抄袭比对结果显示,发现个别文章中出现了全文三千字,但有一千字系完全照搬别人作品的“抄袭”现象。

  尚不论“过度引用”行为是否已经牵涉到了考生的个人诚信问题,在教授们看来,之所以会产生“套路”、“格式化”、“过度引用”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人文素养,中学教育难辞其咎。

  一评审专家告诉记者,与其他的征文比赛不同,复旦博雅杯主要看从文章当中显现出来的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筛选文章时,首先不是看学生的文笔多么漂亮,而是看学生是否具有人文学科的专业素养,比如,是否具有思考哲学问题的基本素养和眼光;是否有研读史料的基本功,能否对历史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思考;对文学作品有没有文本分析的能力等。但是在看了学生大量的文章后,教授普遍感到学生的文章中缺乏深度思考和内涵。

  “中学语文、历史学科等应该起到的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对社会、历史和世界的认识,完全是一种应试化的视角出发,缺乏思考性。比如,现在很多中学里教历史,往往是老师要求学生把一个历史事件背下来,而真正的历史研究是探寻史实和史识的关系。这些不足均在淘汰的大部分学生的文章中一一表现出来。 ”一位评审专家说。

  对此,来自复旦人文学科的评审专家建议,中学教育应避免功利化应试教育倾向。在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应该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成熟的学习氛围等。此外,还要通过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