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短视行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是短视行为
2010年01月28日 10:45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 滨兵

  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数逾万。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有利于学生的学科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令我这个语文老师很震惊。而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的说法更令我无语。

  汉语是我们的民族语言,也是我们的灵魂。身为一个中国人,说不好汉语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但在现实中,汉语的重要性似乎早退让给英语了。看看我们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学里可以不学汉语,可以写不好汉字,可以错字连篇,但却不能不读英语,因为英语过不了关,就不能毕业。

  讨论汉语重要,还是英语重要,这是个伪问题。懂英语,向我们打开了一扇语言窗户,让我们更了解世界。如今的很多学科,最高精尖的科技其实还都被外国人掌握着,学生要想在本学科上有所建树,当然少不了要阅读外国文献。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因此便无视汉语的价值和意义,恐怕不仅太过功利,更是一种短视行为。大学固然需要培养高精尖的学科人才,但大学首先要培养的其实是合格的人,而真正合格健全的人格,当然应该有对本国文化的起码体认,而这首先来自对本国语言的起码尊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国的大学仅仅因为英语有利于所谓的学科发展,便放弃对于学生国语水平的要求,无疑传递了一种危险而偏颇的理念。

  其实自主招生在看重学生学科特长的同时,更应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杰出的科学人才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都有广泛的兴趣,自主招生不考母语,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而且是对科学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从本质说,名校不考母语反映了当前一些高校急功近利的心态,折射出部分高校学术浮躁的趋向。

  我们的教育已经滑向了功利教育。在功利教育的背景下,考试就是指挥棒,如果考试时不考哪一门,这一门就不会被重视。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教育潜规则。虽然只是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但无疑却起着很坏的暗示作用,这种暗示会对中小学的语文教育起着很深的坏影响,会使本就很脆弱的语文意识更加脆弱,同时脆弱的还有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热情。很难想象,汉语在心中不占多少位置的中国人会有多深的爱国心。

  我们是中国人,重视汉语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去阐述的,是不能用“前途”来衡量的。这一点,凡是教育者都不能忽视。

  不重视语文的弊端已经在中小学教育日渐凸现,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无疑是加了浓重的一笔。如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