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可以从一己之利的抗争开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改革可以从一己之利的抗争开始
2010年02月09日 15:13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苏文洋

  上周五,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头条评论《教授超越一己之利的抗争更可贵》值得一读。作者评论的是近日北大法学院多名教授在教师邮件群中批评法学院新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事件。

  北大法学院教授龚刃韧在邮件中称,按照新政策,如果一名教授上年度没有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授课小时数又不多,所拿到的绩效工资可能还不如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行政人员。他认为真正的学术水平与发表论文的数量及“核心刊物”毫无关系。贺卫方、汪建成等教授都发文赞成龚的意见,认为这种涉及教师重大利益的事不能院领导研究就定了,应征求老师们的意见。评论作者说:“当自己切身利益受到权力侵害时,不是姑息纵容和消极忍受,而是积极地站出来高调地捍卫自身利益,毫不留情地抨击,这样的教授值得尊敬。不过,我更尊重这样的教授,他们不仅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时才站出来,不仅是在自己成为受害者时才拍案而起,面对那些看起来与他们利益无关的不公和丑陋时,他们同样会站出来大声疾呼。”文章从标题到内容,都在表达一种“伟大的”主题思想:“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很可贵;为那些表面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权利而斗争,因为超越了利己本能而更加可贵。”

  我这里无意和评论作者讨论“很可贵”与“更加可贵”的问题。我只是因为几十年来总是看到在人们为自身合理合法的权利抗争时,有人站在道德高地上说一些不咸不淡的风凉话,貌似光荣正确,实则是伪崇高,令人讨嫌之极,如鲠在喉,不能不说几句似乎是在帮助那些为着一己私利而抗争的教授们的话语。

  自古以来,有两种观念一直在打架:一种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另一种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的观念。小时候,我倾向于后一种观念,如今我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觉得“把自己家里的事情首先办好”的说法更切合实际。我们干过很多自己喝粥却去帮助吃鱼翅的人那种蠢事,一心一意总想着“解放全人类”,结果发现到头来自己家里一穷二白、一贫如洗,全人类要解放的人有几分之一都在自己国家里盼着解放呢。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埋头苦干,夜以继日,自己解放自己,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国家一天比一天强大。谁也不能否认,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脱贫致富,对解放全人类是一种较大的贡献。假如以此指责中国人是为一己私利而不够“更加可贵”,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接受这种说教。

  温总理最近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我以为,大学和大学教授应当首先成为马克思说的“自由人联合体”,实现马克思提出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学说。在当下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下,教授们首先像一个正常的人一样敢于为合理合法的一己之利而抗争,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教授工资、奖金的考评、分配搞好了,教授们的气顺了,才可能办出一流的大学。教授也是人,经济不自由的教授不可能成为“自由人”,整天为论文发表数量去赶稿子,他们怎么可能有时间“仰望星空”或是“为那些表面看起来与自己无关的权利而斗争”?中国大学的改革,突破口就在教授们为薪酬制度一己之利的抗争上。温总理批评“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反抗薪酬与论文数量、“核心期刊”挂钩,这是教授们从大学功利化向学术化转向的理性诉求,薪酬之争、一己之利只是表象而已。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