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数年未曾跨越4%看教育之弱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十数年未曾跨越4%看教育之弱势
2010年02月24日 14:33 来源:太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育部官方网站日前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00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近20年过去了,这一目标仍未能实现。(新京报2月21日)

  早在N年前,墙上、书上就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等口号,作为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最后一扇大门,高等教育更有无数的追随者。然而,教育于民间之狂热,恰恰隐射出其在公共财政中的弱势地位。

  2006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提这一目标,遗憾的是,即便200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GDP占比达到历史最高,也只有3.48%。

  十数年未曾跨越4%,结果衍生出公共教育领域诸多诡异现状:比如一度热火朝天的教育收费市场化走向,教育支出是个定量,财政袖手了,家长自然就要负荷更多;比如从教者待遇长期口惠而实不至;比如基础教育落差巨大,教育均衡捉襟见肘;比如公共教育越来越像开发商,举债、炒地皮……往大处说,所谓“难出大师”、“大学不大”等后遗症,恐怕也可以从这4%的难以实现上找到程度不等的原因。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4%目标的最后一年,但仅仅靠教育部门的呼吁,显然不能乐观。十数年未曾跨越4%,可见教育之弱势,这种弱势症结有三:一是尽管订立了4%的目标,但迄今未能从政策或法律层面规定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在4%目标责任上,只有“国家”的抽象意义,而找不到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二是公共教育是个软实力的工程,短期见不到实效,而地方GDP向来喜欢一本万利的急功近利式投资,对教育投入多是叶公好龙而已;三是公民的受教育权缺乏财政支撑,相关权利从纸面上扎实落地尚缺一道物化的程序。

  一国教育之强弱,不仅在于民众砸锅卖铁的决心,更在于举国力倡教育之实际举动。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GDP占比,不应在年复一年的目标重申中无休止地暧昧下去。宋桂芳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