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权学交易,须限权更须学校自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清理权学交易,须限权更须学校自爱
2010年03月09日 10: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针对“中国最大博士群体在官场”的现象,全国政协委员杨春时建议:清理官员读博,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在他看来,一些官员利用职权动用公共财政占用高校资源,为自身前途谋利,“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3月8日《中国青年报》)

  在求学致知方面追求更上层楼,通过读博增长学识、拓宽视野,对官员为政而言并非坏事,专业化的知识储备,或许还可成为他们的能力矿藏。所以,官员“仕而优则学”以裨补缺漏,增强施政才能,不应全盘否定。

  但现在的问题是,读博已然成了“官瘾”的一种表现。这种行为,让“博士”头衔消散了学术光环,蒙上了“官本位”的尘垢,也让谋取高学历变成了权力通吃的演练。公众、舆论揪住不放的,不在官员读博本身,而在一些官员升博的实现手段和读博的不轨动机两个方面。

  就升博的路径而言,一些官员往往不是“勤为径、苦作舟”,通过公平选拔来获得读博资格,而是把手中的权力棒当做通行证,混迹于学术的麦田,最终实现了权柄威力和高文凭的双丰收。拿到博士帽,对官员们又意味着颜面上更加光鲜,还多了块敲门砖,可谓是“名利双收”。

  读博的途径背“公平”而行,就是利用公权寻租;读博的目的,远离知识学术的纯洁气味,就必然渗透功利、铜臭的气息。在权力和文凭互送秋波的暧昧表象下,还潜藏着一条可怕的利益链:权力向学术授以“虚荣”的桂冠,学术则沦为附庸,将尊严包裹在一纸文凭里赠了出去。

  要戒掉这样的“读博瘾”,光靠舆论的声讨、委员的“清理”提议,还远远不够。将官员读博全面禁杀,显然失之鲁莽,毕竟其中也不乏真正以深造来提升个人素养的。治本之策,还得是掐住官员以权谋读博资格、凭徒有虚名的文凭谋利的“喉咙”。

  首先,要用“约束权力”的原理,对官员“假公权、公费读博”的症候下药。官员想读博就能如愿的背后,通常有着肆无忌惮的权力,只有以相应的规范机制,给它戴上“紧箍”,它才会乖乖缩手。其次,官员晋升评价体系中,应更着重政绩、品格的考量,切忌“唯文凭是瞻”,带来负面激励。最后,高校应多些独立的人格,呵护教育的尊严,在“去行政化”改革中养成“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异化的“读博瘾”既张扬了权力的膨胀,又映照着教育独立的孱弱。早些把权力和学术的灰色纠葛厘清,让它们回归正道,也许才是对公平和正义的双重救赎。(佘宗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