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零分作文”受热捧 观点另类言语叛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高考“零分作文”受热捧 观点另类言语叛逆
2010年05月11日 11:26 来源:荆楚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记者罗欣 实习生洪芳) “九十一,九十二,九十三……一百四十九……到点了快打铃了,我要回家吃饭了。老师若是有缘明年再见。”“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外地的孩子上北大要分数惊人,这里的孩子还没考已平添很多分。”

  ……

  这样的高考作文,让一些成年人“大跌眼镜”,却让不少中学生直呼“看得过瘾”。这些作文收集在一本叫《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的书中,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书受到部分学生热捧。

  一书店老板称——

  每月销售近30本

  《别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第3季)》,收录了2005年—2009年部分地区高考满分作文及零分作文,将其放在一起比较,编者在封面称“别样的精彩,另类的对决,零分作文和满分作文到底哪个更不靠谱”。

  记者走访了武汉二中、省实验中学附近的6家书店,每个书店都有这本书,一些店主还将此书放在显眼位置进行推荐。4位店主称,“书销得还可以”,有的一个月销售了近30本。

  记者在武汉二中附近碰到了两名买此书的初三学生。一名男生说,班上有很多同学都在看这本书,觉得“很搞笑”。另外一个男生则表示,虽然是高考作文,但老师推荐看,所以就来买,翻了几页,“让人笑个不停”。

  此书主编安坤昨接受采访时称,“零分作文”并非真是零分,一部分是高考的低分作文,另外一部分是网友根据高考题目恶搞的,“此书的目的仅是为了娱大家一乐,那些‘不靠谱’的作文很好玩,可松弛学生紧绷的神经。”

  零分PK满分——

  “零分作文”更好看?

  谈及会买此书的原因,多数学生都表示是因为“零分作文有趣”,而非为了看“满分作文”进行学习借鉴。

  “这些零分作文构思巧妙,观点很另类,读起来让人觉得轻松。一些零分作文文采很好,只不过表达的思想不符合主流,但很真实。”汉口七一中学一名男生认为,书里的满分作文“思想积极向上、文笔优美”,但读起来没有新鲜感。

  武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兴国看完书后归纳,“零分作文有三种特点,一是表现出叛逆的性格、思维和价值观,二是构思较为巧妙、语言生动甚至带恶搞性质,三是写出了‘消极’的真实感受、社会现象及高考感言。”

  折射现实——

  撒谎从写作开始

  记者昨在武汉中学、省实验中学采访了近20名学生,一些学生坦言,喜欢此书是因为“零分作文写下了自己不敢写的”,同时,90%的受访者表示或多或少地在写作中撒谎。

  “写作文要按老师认可地写,写阳光的,不要阴暗、颓废。”武汉中学高二女生小芸(化名)说,只有写老师认可的主流观点,才能得高分。

  另两名高三男生则告诉记者,“写作文有模式可循,不能标新立异。自己真实的想法在高考时一定不能写,要学会讨好老师。”

  在此书中,正好有篇零分作文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这篇题为《诚信与善良》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早已与诚信没什么关系。我平生撒过无数次谎,但第一个谎和最大的谎,都出现在作文中……”

  应试弊端——

  作文重技巧缺体验

  “学生在写作上的过度虚构,源自当前应试写作教学的弊端。”萧兴国说,学生往往容易走入重技巧而轻内容的胡同。作文的源头是生活,而现在学生生活面太窄,对生活感受不多,观察不够,体验太少。迫于考试压力,也没有多少时间读课外书,这就造成了写作闭门造车。“学生写的真情实感,应符合生活逻辑、不能践踏道德的底线、违背做人的法则。”萧兴国说。

  华师一附中特级教师周文涛表示,对学生写作虚构现象并不能一味批评,“小学和初中是写作打基础的阶段,要求学生尽量写真情实感、写身边生活,是为了锻炼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有些作文本身是要求学生想象的,那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去想;高中生写作带文学创作色彩无可厚非,只要符合生活逻辑就行。”

  “零分作文”片段选登

  2009江苏卷:《品味时尚》

  从小到大,没有看过一本时尚杂志,穿的用的也都跟时尚挂不上边,所以只能说说我们村里的时尚事了。

  2009湖南卷:《踮起脚尖》

  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而如今我站在这个钢筋混凝土所堆砌的城市中,就算我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也无法将这个现代化的水泥雕塑捉摸通透。

  2006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在五环外的一条大街上,扭曲的静止的车辆中间,七八个小伙子每人手里拿着一沓名片,在每一个车的玻璃上熟练地插着,那动作分外潇洒,恐怕连小李飞刀都自叹弗如。而且每个人负责一条车道,凡是过往车辆无一能逃脱,一个红灯的时间,几百辆车全都插上了名片的翅膀,上面赫然是:刻章、办证。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