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多,岗位单一 谁为大学生暑期打工"清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陷阱多,岗位单一 谁为大学生暑期打工"清障"?
2009年07月30日 15:36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招工陷阱多多 工作岗位单一 不签劳动合同

  陷阱多多,学生防不胜防

  日前,福州大学城7所高校170名大学生暑期找工作时被骗。6月中下旬,有二人自称“裕仁就业机构”经理的男子,到福州大学城几所高校征集“学生代表”,让他们在各自学校招募想做暑期工的大学生,并承诺:“学生代表”代收每名学生100元体检费及30元报名费,只需上缴110元,剩下的20元作为“学生代表”的报酬。

  福建工程学院的5名学生成为“学生代表”,冒着烈日贴海报、做宣传。当收走体检费后,两名男子消失,5名“学生代表”才发现受骗。目前,公安、工商、劳动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了解,趁着暑假大学生寻工高峰,一些骗子也频频“抬头”,打着合法中介机构的名头,开始行骗。

  福建师范大学的小何就因轻信街头小广告受骗。7月初,小何在学校附近一根电线杆上看到一则招工广告,广告看起来挺诱人:招收送货员、收银员、营业员等,月薪1600元,包吃包住。

  小何与其舍友两人随即找到这家公司,并与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签约时,工作人员提出,必须交80元的“社会保障金”,还要交150元的“违约保证金”。谁知刚签约就被告知违约,因为按公司规定次日就得持健康证到岗,而按规定办健康证至少也得7个工作日。

  据福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负责人介绍,暑期开始后,许多“黑中介”、“黑公司”纷纷盯上了急于寻找工作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很容易被骗。进入暑假以来,大学生打工受骗上当的举报投诉比平时多了许多,主要集中在克扣工资、任意收取押金、收了费用不给安排工作等。骗子的骗术多种多样,但大多围绕 “押金”“保证金”“社保金”做文章。

  岗位单一,难以学以致用

  既能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又能赚些零花钱改善生活,这是大多数学生暑期打工的出发点。

  “暑期工不好找,找跟自己专业对口的更是难上加难。”这是许多在校大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大学生找暑期工非常盲目,要么通过亲戚、熟人介绍,要么通过网络自荐。而从他们从事的工作来看,工种比较单一,以家教、快餐店职员、超市营业员为主,很难做到专业对口。不少大学生想进企业打工锻炼,却苦于没有渠道。

  记者在走访中却发现,与为数众多渴求打工的大学生相比,能够为他们提供打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却几近空白。据了解,目前福州一些劳动市场和人才市场都未开展为大学生介绍暑期打工的业务。多家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的负责人均表示,很少有让人信任的公司与勤工助学中心联系,来联系的大多是一些推销公司。

  “大学生暑期工根本干不了什么活,特别是有技术含量的岗位,而且最多只能干两个月。”福州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学生暑期工等同于免费培训,因此他们不愿意招暑期工。

  不签合同,权益维护难

  大学生暑期打工参与社会实践,对自身成长有所帮助,但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比较多。记者了解到,因为暑期打工时间短,加上工作岗位不固定,大学生暑期打工一般都没签订劳动合同。福州劳动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按照《劳动合同法》,用工一个月就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很难做到,这样大学生的自身权益就难有充分的保障。

  劳动监察部门提醒参加暑期打工的大学生,最好是由学校出面与定向实习的单位联系,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到熟悉的单位打工,这样才能避免一些劳资纠纷的发生。

  还有,大学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防“黑中介”。遇到一见面就收报名费的中介机构尤其要小心。另外,用人单位不能以任何形式收取押金或风险抵押金等不合理费用,不能扣押有效证件。

  劳动监察部门提醒,不要轻信招工小广告。路边、电线杆、公交车站牌上的招工广告,多数是假的。而所谓的“押金”“保证金”“社保金”多半是骗人的,求职遇见这类收费可直接向劳动部门举报。记者 吴铎思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