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大学生相约高山种烟叶 推开创业之门(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四名大学生相约高山种烟叶 推开创业之门(图)
2009年10月13日 14:53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母强(左)和苟绍强(右)在烟叶田里挖排水沟
4名创业的大学生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10月10日,剑阁县龙源镇。四面环山,雨下个不停。一户农家的小屋里,堆放着1000多斤烟叶,风吹过,一股刺鼻烟味呛得人窒息。旁边的4名年轻人望着烟叶,脸上有些无奈:“担心不及时将烟叶卖掉,损失不小。”

  这群年轻人平均年龄不到24岁,大学毕业后,相约在高山上,自筹钱物,承包30亩地,种植烟叶,从外行变成内行,将种烟技术在当地推广。

  大学毕业

  4人相约尝试创业

  龙源镇境内,属于丘陵地段,山不算高,海拔一般在千米左右,座座相连。

  这4名种烟人中惟一一名女性叫宫高霞,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苟绍强毕业于宜宾师范学院,唐兵毕业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母强毕业于广元师范学校。4人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6岁。

  雨一直在下。“我们到山上去看下烟。”唐兵建议。4人骑着两辆摩托车,5分钟后,摩托停放在公路边。由于通往烟地还有3里乡间泥路,无法开车。他们下车,挽起裤脚,踩在泥路上。“这条路,他们走了至少有上千次。”与记者同行的一镇干部说。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他们种烟并非是心血来潮,唐兵和母强的父亲是当地的老烟农,两人从小就积累了不少经验。“平时事情少,还不如一起来创业,尝试种烟。”今年4月,唐兵在网上向另外3人发出信息,一呼即应。4人在龙源镇政府的帮助下,种烟场地被确定在先化村2组,占地面积30亩。

  东拼西借

  终于筹到种烟叶的钱

  在当时,这一消息传遍全镇。10年前,龙源镇曾有人尝试种烤烟,因缺乏技术,血本无归。从此,乡亲们对种烟敬而远之。“这些娃儿简直不知天高地厚。”村民们不理解。

  顶着压力,4名大学生开始筹钱,至少要4万元。苟绍强给父亲打电话,“爸,我和几个朋友要在山上种烟,借1万元钱。”话还没说完,父亲在电话里大声吼道,“你懂什么种烟!”一番责怪之后,一分钱未借到。苟绍强并未放弃,他想到姑姑。姑姑听完侄儿的创业想法,十分支持,借给他7000元钱,加上自己有3000元,苟绍强的钱筹够了。

  同样,母强父母考虑到种烟风险大,不愿借钱给儿子。最终,母强从他二爸和姑妈那里分别借了5000元。

  4月30日晚,4人聚集在一起,为种烟召开第一次会议。“给。”大家掏出厚厚的一叠钱,交给宫高霞,她负责财务。那一夜,他们是最激动的,因为创业路开始了。

  盖薄膜辛苦

  曾有放弃的念头

  种烟地位于先化村的高山上,那片土地曾种过小麦、油菜。在闲置一段时间之后,杂草丛生。唐兵几人下地除草。

  想起在山上盖薄膜的日子,宫高霞的双眼又湿润了。她虽出生在农村,但基本上未做农活,从小的理想是读完大学,在大都市里找一份工作。但事与愿违,宫高霞受唐兵等人的影响,一起到山上种烟。烟苗下地后,要马上在上面盖一层薄膜。有种烟经验的人都知道,盖薄膜都要弯着腰,一节节地用小土块压在薄膜上。高山上风大,有时薄膜盖好,也会被风吹翻。由于宫高霞长时间弯腰做农活,痛得连腰都打不直,她伤心地哭了,还曾有放弃种烟的念头。每当这时,抬头看看身旁的其他同学,想到自己投资的一万元钱,她便忘记了痛,跪在地上,继续盖起薄膜。

  烟苗十分的“脆弱”,需要他们精心照料。进入6月,烟叶长开了,其中有一些烟牙要掰掉。他们一般都是在清早7点到山上,下地掰烟牙,衣裤全湿了,一到中午,衣服上的水珠变成烟油了,粘乎乎的。那种感受,只有他们知道。

  烟叶最怕的是雨水。7月16日,剑阁境内下起大雨。唐兵几人担心烟地周围的积水过深,漫到地里。烟地四周的水渠深30厘米、宽60厘米。“走,去把水渠挖深点。”4人披着雨衣,手提锄头,跑到烟地旁,看见浑浊的洪水威胁着烟地。唐兵带头扔下手中的锄头,跳进水渠里,用手开始刨宽水渠。整整忙碌了2个小时,他们才放心地返回出租房。

  冒雨运煤炭

  3里路走了5小时

  在距离烟地1里处,有一节路坡度大,有一个大坑。唐兵手指泥坑说,“这个坑曾把我们害惨了。”

  今年7月,山上的烟叶收割完后,准备进入烤坊,需要煤炭。那段时间,雨水特别大,又出现滑坡现象,汽车无法拉东西上山。唐兵去镇上请了一辆拖拉机,又到附近去买了1.7吨煤炭。拖拉机在前面行驶,唐兵几人在后面推着。

  当时,拖拉机正下坡时,车斗突然翻了。唐兵几人被淋得像落汤鸡,将车上的煤炭一块块捡下来,又跑到山上取回锄头修路,结果无济于事,还是花钱请老乡背。那段路,不足3里,唐兵几人却走了5个小时。

  收烟时需要大量的劳力。唐兵几人在镇上发出消息,到烟地干活的零工每天40元。在高峰时期,烟地里曾有50个人。也有些人不厚道,趁人多,重复领取工钱。

  烤烟可不是一件简单事。他们的烤烟坊设在住户唐雁东家。坊里的温度至少有30多摄氏度,每次进去要呆上半个小时。他们想出一个法子,在烤坊门口放了一个水盆,每进出一次,要把身上穿的唯一一条短裤浸湿,再进去。就这样,一次又一次。

  烤坊是一个四合院,院坝里、屋檐下,堆放着谷子。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中央,有一堆烤过的烟叶,满屋都是刺激的烟味。这个小屋,唐兵他们曾住过两个月。据房东说,他们没卖掉烟,至今连房租都还未支付。

  技术得到推广

  看到来年希望

  在唐兵的一个小本子上,准确记录着他们种植烟叶的数量:9000斤。这个数字是4人用辛劳和汗水换来的,他们收成不算丰厚,却打开了创业之门。

  苟绍强说:“我们第一年创业技术不全面,收入不怎么好,但我们十分自豪,因为之前广大乡亲们不敢种烟,通过自己的实践,起到一种带头作用。”先化村二组组长彭先富就说:“我今年也种了10亩地的烟,技术都是从那几个大学生那里学来的,收入1.5万元。收成的烟叶也很好,当地一些老烟民吃了,一个劲儿夸烟好。”

  唐兵说:“明年,我们将在剑阁的高山上种植更多的烟叶,满山绿叶。”

  10月11日上午,雨停了。当记者再次来到高山上的那片烟地时,苟绍强几人正在地里埋头除草,他们在为下一次种烟做准备,希望来年有一个好收成。(华西都市报 记者周海波 实习生 付甦婕 摄影杨涛 )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