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大学生或成免费劳动力 实习期超一个月需谨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实习大学生或成免费劳动力 实习期超一个月需谨慎
2010年01月06日 10:10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10届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不如2009届大学生那么严峻,但是他们的境况也不好过。记者了解到,虽然招聘大学生的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多,质量也提高了,但是他们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尽管毕业在即,仍有不少企业要求通过面试的学生先实习后签约,而且实习的人数远比最终签约的名额多。对此多数学生担心没保障,企业这样做是否只是想使用免费劳动力?

  对此业界专家表示,先实习后签约是供求不平衡的产物,也凸显了大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软肋。不过一般企业考察应聘者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因此超过1个月的实习期有赚取免费或者廉价劳动力的嫌疑。

  通过面试却只换来实习机会

  广东某新闻学院应届毕业生小曹很幸运地通过了理想单位的最后一面,但是应聘单位要求他先到单位实习到今年6月,直到他拿到毕业证,表现优秀才与他签约,在此之前不会与其签定任何意向书。同时,他获悉和他一起收到此通知的还有同班的几位同学,他们均被告知实习期间没有任何补贴,而空缺岗位却只有一个。

  小曹很犹豫,一方面现在就业越来越难,难得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另一方面,没有签订任何意向书让他很担忧。这意味着,如果他参加该单位的实习,等同于放弃之后的一些就业机会,而自己在实习期满后能否顺利和该单位签约是个未知数。他甚至怀疑,该单位的这种“招聘”是不是为了获得免费的劳动力。

  事实上,在应届毕业生就业中,像小曹这样的问题很普遍。与小曹同宿舍的小杨已经去了一家单位实习,而且实习名额和招聘名额的比例高达4:1。在他看来,就业困难的情况下,实习就是个机会,如果不去实习连机会都没有。

  但是,他对自己最后能否留下来没有丝毫的把握,“同去实习的都是经过几轮面试选拔出来的人。4:1的招聘比例意味着将会有3/4的人在3个月实习期结束后没有任何结果,可能一毕业就失业了。”

  只因就业供求不平等

  “这种现象是近几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普遍遭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烨表示。

  她认为,由于大学生初次就业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而且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很难通过几轮的面试就看到应聘者的真实水平,于是现在用人单位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实习来进一步考察应聘者真正水平,同时给双方的就业意向一个缓冲确定的机会。

  不过,这个因素只是企业从自身需要的角度来考虑的结果。赵烨指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前的就业市场上供需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企业“敢于”出这样的要求。

  “在就业中,大学生是个弱势群体。人才市场供大于需,使得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而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处于弱势,这对大学生求职很不利。”中国人才热线广东分公司曾斌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在这种不对等的条件下,哪怕用人单位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也会有大量的大学生选择“委曲求全”。

  实习期超过一个月需谨慎

  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实践经验缺乏的现实环境下,对于企业提出的先实习后签约的要求,大学生该不该接受呢?

  曾斌阳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生应该根据企业和自身的条件进行衡量选择。比如实力和能力比较有优势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在面对企业的实习要求是可以选择拒绝。

  同时,他还提醒应届毕业生在面对提出先实习的企业时,不能因为求职心切而不加任何考虑就答应,而是要具体分析企业的情况,多方了解信息,看企业是真的有意招工还是仅仅只是为了赚取免费劳动力。

  曾斌阳说,按照劳动法的规定,学生去企业实习时企业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补贴。而如果企业的行为确实违反了劳动法的要求,学生应该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在赵烨看来,在信息不对称和不公开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去判定企业的行为是真诚地要招聘还是只是为了赚取免费劳动力。

  “一般企业如果只是为了考察应聘者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因此超过1个月的实习期一般比较不正常,有赚取免费或者廉价劳动力的嫌疑。”不过她也坦言,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学生并没有与企业讨价还价的筹码,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大学生只能自己来选择接受还是拒绝。

  南方日报记者于冬雪

  实习生陈颖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