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被就业"成流行语 毕业半年就业率更科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被就业"成流行语 毕业半年就业率更科学
2009年07月23日 15:25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育部日前发布消息称,截至今年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然而,在金融危机和大学毕业生人数创新高的背景下,68%的数字非但没有引起应有的欢呼,反而迅速被一片倒彩声淹没,更有不少大学生在网上发帖,自曝所在学校统计造假和自己“被就业”的经历。

  大学生自曝“被就业”

  近日各大论坛上,“被就业”成为流行词。几天前某论坛一位名为“酱里合酱”的网友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这个帖子很快引起关于“被就业”的讨论,不少网友道出了自己“被就业”的经历,很多人被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录用”,并在档案中发现了“就业协议书 ”。

  还有网友对这些“被就业”的学生表示羡慕:“楼主比我好多啦,好歹学校还替你盖章,我们不但自己想办法去盖,而且不盖还不发毕业证。”

  网友们反映,为了提高就业率,一些高校给学生下达就业命令,甚至“强行要学生去开假就业证明,否则扣发毕业证。” 有的高校为了追求就业率,让学生交灵活就业协议才给毕业证,而灵活就业协议“学生随便找个地方盖个章就ok。”

  官方与民间数据差别大

  与学生们的反映相呼应的是,民间就业率调查数据也与官方数字有较大出入。《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编写者麦可思教育数据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本科就业率为40%高职就业率33%,远低于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同样,对2007年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麦可思的数字为55.8%,而教育部公布的初次就业率为72%。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来源于各高校自行统计上报的数据,这难以保证就业率的客观准确;而在现行制度下,大学生就业率与学校的拨款、招生指标、专业设置等利益直接挂钩,高校造假的动机难以杜绝。

  有关人士建议调整就业率统计方式,应该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

  毕业半年内是签约高峰

  调查显示,约有30%的大学毕业生是在毕业半年之后找到工作的。麦可思对2008年毕业生的调查数字表明,毕业时就已经落实工作的学生比例为52%,而毕业半年后的实际就业率为86%。

  专家认为,如果现行的就业率数据统计时间改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会更为科学。实际上,大学生刚毕业时的就业并不稳定,部分学生会出现立即跳槽现象;而一些企业在短期试用后,也会重新调整用人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点,专家提醒应届大学毕业生,如果目前还没有着落,不要过于恐慌,因为从现在起一直到来年2月,都是找工作的黄金期。

  本报记者李莉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