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需从源头解——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大学生就业难需从源头解
2010年05月11日 16:55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等多种措施,让就业与招工“两难”同在现象得到改变——

  □本报记者 吴铎思

  2010年福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27日召开。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今年福建全省高校毕业生数量达21.3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共38.3万人,占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2010届大学毕业生们即将背起行囊踏入社会,虽然随着经济回暖,沿海地区缺工现象重现,但众多毕业生集中在城市里竞争有限的工作岗位,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去年底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忙于找工作,参加了无数场招聘会,投了不少简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眼看着就要毕业了,福建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小刘还在为找工作而发愁。

  觅岗全家总动员

  投简历、参加招聘会,准备面试成了近期福州多所大学大四毕业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大学毕业进入倒计时,虽然一些学生已确定了就业单位,但多数学生的工作岗位还是没着落。

  “大四一开始,我就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找工作上了。刚开始找工作,可能是眼光太高吧,挑来挑去,挑了好久,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岗位。”闽江学院的大四学生小李经过几个月的找工作后,定位已开始发生改变:“先找份工作吧,安定下来,以后在实践中再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记者采访发现,找工作、面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成了当下许多高校毕业生谈论最多的话题。“简历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每份简历都要好几元钱的成本,可又不能不投。”说起找工作,毕业生反应的依然是一脸的无奈。“用工单位需要的都是有经验的,可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学生,哪里有经验,根本不符合他们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问题还牵动着无数家长的心。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大学生找工作都已经演化成了“全家总动员”。为了能给即将毕业的孩子找份好工作,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动用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社会关系。

  结构性矛盾依旧突出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乐观,并非就业岗位数量在减少。因为许多企业反映,当前他们招不到人。

  “大学生就业意愿与现实存在差距。”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多年的章老师说,一边是企业招不到人,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反映了大学生就业意愿和岗位不匹配,也说明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

  在不少用人单位看来,不是企业不愿招大学生,而是许多活儿大学生干不了。比如,企业急缺的技术工种等。而大学生们呢,则有自己的想法。

  福建工程学院的小刘告诉记者,从大四开始找工作至今,收到过几家企业的录用通知,可考虑到企业的环境、待遇等,都觉得不满意,所以没有签协议。

  据了解,不少大学毕业生都把好单位的标准定位在了机关单位。当公务员,到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意愿。但现实情况是,今年厦门市用人需求中企业单位占总数的93.72%,而事业单位只占6.28%。因此,大学毕业生争着去机关事业单位,其难度可想而知。

  有关专家指出,大学生的就业难主要是表现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即,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观念和社会实际需求的错位。

  此外,记者了解到,大城市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偏远山区不愿去,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大学生中小城市就业创业(晋江)论坛上,《蚁族》主编、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说,大学毕业生趋向大城市就业是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且正常的现象,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这个趋势,国外也有“蚁族”现象。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从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

  调整结构解决源头问题

  据了解,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当前福建省一些地方推出了职业见习制度,即由人事、劳动、财政部门牵头,组织企事业提供工作岗位,有计划地让待就业的本地生源毕业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见习工作的实践性活动。

  厦门市这项工作已开展多年。根据最新举措,进入企业的见习学员,生活补贴标准为每天45元,其中财政拨付的各类见习补贴标准为每天37元,见习单位承担的补贴标准为每天8元,以上补贴每月按30天计发。同时,企业每接收1名厦门生源见习生,并及时按规定为其办理就业接收手续,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接收人数给予每人200元的一次性奖励。

  职业见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毕业生工作经验的缺乏,在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起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为大学生找工作提供了及时的帮助,但专家们也指出,此举并非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应该多措并举,紧紧抓住源头问题不放。”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受到观念、教育滞后等问题的影响,但人们更应该看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从根源上破解就业难和招工难,以实现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到更需要人才的地方去,福建省将通过实施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和基层紧缺人才补充计划,拓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同时,健全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在政策、措施、资金上予以保障,引导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就业。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