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天价招聘名校招生代理:招生1人可获28000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网上天价招聘名校招生代理:招生1人可获28000元
2009年06月03日 09:48 来源:齐鲁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所谓的北大插班生招生简章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5月24日,记者在中国招生代理网进行了一次简单注册,想做招生代理,两天时间竟有20家招生代理机构找上门,想要和记者合作。他们开出的条件都很有诱惑力:每招一人的代理费用少则五六千元,多则两三万元。

  一次注册引来20多个合作意向

  5月24日上午,记者随便起了一个会员名,在中国招生代理网进行了简单注册,留下了联系方式。让记者没想到的是,当天就收到了五六封站内合作信,到了第二天,记者共收到12封站内合作信、电子邮件3封、合作意向电话5个、招生简章、合作协议、操作流程等文件22份。

  一家自称是北京中凰天龙金运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招生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打来电话,劝记者做他们公司的招生代理,并表示他们负责北京大学插班生、韩语班、中央财经大学计划培养特色班、武汉大学双学士学位班等多所大学、多个项目的招生工作。

  在该公司的网站上,还有《招生过程中要注意的31件事》、《招生人员必备知识》,提醒招生代理,“任何准学员都有其一攻就垮的弱点。越是难缠的学员和家长,他的购买力也就越强。”

  北京世纪海洋(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来了招生代理合作协议和《2009招生代理项目价目汇总表》。西安交大产业集团职业培训中心给记者留下的合作信息则称:“与多所著名高校合作,高薪诚聘招生代理,今年招生,四年分红。”一家自称是武汉某重点大学的直属机构,给记者留下了招聘全日制自考助学班招生代理的合作信息。

  招一个学生最少赚5千元

  中凰天龙公司给记者发来两份协议书:一是招收北京大学插班生和中央财经大学计划培养特色班的协议;二是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招生宣传与推荐学生协议。

  协议中对中间服务费用和收益分配作了详细规定。比如,北京大学插班生中间服务费用为16500元/人,该公司支付给招生代理的服务费用为 5000元/人;中央财经大学计划培养特色班的中间服务费用为17500元/人,招生代理的服务费用为6000元/人。服务费支付时间为学生交纳中间服务费当日结清。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间服务费用26000元,招生代理收取可直接扣除返点费用,其中中央民族大学返点费用5000元/人,北京理工大学返点费用6000元/人。

  北京世纪海洋公司给记者发来的《2009招生代理项目价目汇总表》包括了几十所大学的代理项目招生代理价位。其中北京大学插班生中间服务的终端指导价为2万—4万元,代理价1.2万—1.5万元,当记者向对方咨询招生代理能拿多少劳务费时,对方表示,终端指导价减去代理价就是招生代理的劳务费,即每招收一名北大插班生,招生代理最高能拿到28000元的代理费。按此办法计算,有的项目招生代理最高能拿3.5万元的代理费。

  涉及高校否认托人代理招生

  中凰天龙发来的招生简章介绍说,北京大学插班生是指跟随北京大学全日制本科生一块学习、活动,仅是一次享受北大的文化氛围,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的学习过程,毕业只颁发结业证,不属于统招范畴。学生拥有听课证,可以选择专业跟读。除了给招生代理公司交中间服务费外,学生还要向学校交学费7000元 /年、学杂费3000元、床位费500—600元/月等多项费用。

  记者询问如果家长打电话到北大求证时,北大会不会配合,中凰天龙工作人员表示,北大不会配合,因为这个项目是违规的,学校不敢这样做,他们只能委托公司来做。

  “没有,我们这儿没有插班生。”6月1日,记者就该公司代招北大插班生的情况,咨询了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连说了四个“没有”。当记者询问北大招办是否知道该公司招收北大插班生的信息时,对方表示,“那可能是他们私人弄得,我们这儿没有。”

  中凰天龙另一份《武汉大学双学士学位班招生简章》称,面向全国招生100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被武汉大学第二学位录取的统招计划生发正式录取通知书,收费标准第一学位5000元左右/年,第二学位15000元/两年。

  中凰天龙工作人员通过QQ 告诉记者,考武汉大学双学士学位总分没有限制,只要英语到90分就可以,如果英语成绩达不到90分,就是差一分交1万元。

  “您所说的公司,我们没有委托他们发布过这类的招生信息。”5月31日上午,记者就中凰天龙发布的武汉大学双学士学位招生信息咨询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时,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考生想关注相关招生信息,就该登录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官方网站进行查阅。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