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再次回应批评权:理顺师生关系才是根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老师再次回应批评权:理顺师生关系才是根本
2009年08月27日 15:18 来源:北京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调查回声

  天职“被规定” 可悲可叹

  本报前日所发《老师质疑:咋批才适当?》一文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教育部新规的更多争议,一些教师认为,一个古往今来教师的天职被这样拿出来“规定”,并非滑稽可笑,而是可悲可叹,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师生关系出了问题,才导致本该顺理成章的批评权被推到如此尴尬的地步。

  一位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的种种弊端,总根子是教育的异化,即教育被商业化,走上了“利益最大化”的歧途;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顾客和商店的关系:我交学费,你给成绩。学费标准是你定的,再高我也得交;既然交了高昂的学费,就要物有所值,我的孩子成绩不好,唯学校或教师是问——学校已沦为“学店”。

  这样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已经剥夺了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谁见过营业员批评顾客的?一边是教师因批评学生而被家长、学生殴打、辱骂甚至丧命,一边是常常有学生被教师嘲讽、体罚甚至烟头烫,学生自杀已不是罕见的新闻;每一个个案都有自身的是非曲直,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群体在外界看来是对立的现状,跟城管与流动小贩的关系有一比:错误的管理理念把两个群体变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既是猫和老鼠,怎么还说得上谁批评谁呢?

  一位在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任教的教授指出,学校里的“批评”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师生之间理性沟通和讲道理的机制早已经出了问题。师生间理性沟通的基础应当是一种相互平等、善意的信任关系:老师信任学生可以以理说服,而学生则相信老师是为他好,不是存心与他过不去,给他穿小鞋。

  良性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是批评的润滑剂。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也举例说明了这个观点,他认为一个和学生相处多年亲如一家人的班主任,即使在批评时对学生推一把吼一声,孩子也不会太当回事,因为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学生很明白老师是为自己好;反之,一个上任才一个月的班主任这么做,效果就很糟,因为还没有建立起这种信任。

  西城区一位班主任告诉记者,为了理顺师生关系,他们对新生一进校门进行的是感恩教育,让孩子懂得感谢老师,这是批评和教育的基础,这种教育通常要几年才见效。

  教育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有老师认为,班主任有权批评学生,是教育部以法规的形式拔高教育者地位的一种表现,但却有拔苗助长之嫌,一个全局性、系统性的教育生态问题,靠教育部官员发一个文件、出台一个规定就解决问题了?这是不太现实的。

  本报记者 张鹏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