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学者:熊猫不爱吃肉因为尝不到肉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交大学者:熊猫不爱吃肉因为尝不到肉鲜
2010年01月25日 13:59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交大学者参与完成大熊猫基因图谱绘制

  □记者 钱钰

  晚报讯 大熊猫为何对竹子情有独钟,却不爱吃肉?这是因为熊猫体内一个Umami受体基因T1R1丧失功能,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近日,由上海交大学者参与完成的大熊猫基因图谱绘制的最新研究结果,终于揭开了大熊猫独特饮食习性的神秘面纱。不仅如此,交大学者们还大胆设想,如果人类体内也拥有像熊猫一样能消化纤维素的酶,是否能直接吃草、竹子及树木,说不定能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记者获悉,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领衔、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协作的大熊猫基因组测序研究项目正式完成,绘制出了大熊猫基因组精细图谱。该研究的基因组样品是取自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动物代表大熊猫 “晶晶”,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第一个黄种人基因组后的又一生命科学的里程碑式的贡献。这也是科学家第一次全面掌握大熊猫的基因资源,对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多家单位联合在《Nature》杂志刊出科研论文。在此项研究中上海交大Bio-X中心贺林、师咏勇和李志强三位学者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者。今天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与大熊猫的独特饮食习性相关的基因,其中,对熊猫的消化系统及味觉基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道细菌群;另外,大熊猫不喜欢吃肉主要是因为一个Umami受体基因T1R1失活了,即该基因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味觉传导出了问题,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

  在科学意义上,这些研究成果填补了大熊猫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将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上为大熊猫这种濒危物种的保护、疾病的监控及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保护我国其他一级保护动物提供范例。

  更吸引人的是,贺林院士还告诉记者,接下去,他们还将利用这一结果做进一步分析研究,例如,通过对熊猫独特饮食习惯的分析,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思考,如果人类体内拥有像熊猫一样能消化纤维素的酶,是否也能大量地直接吃草、竹子及树木,“我们还设想,甚至可以借助外力,在发酵罐内使这些菌群分泌出消化纤维素的酶,进食的时候将这些酶与食物一同吃进去,在胃肠道里帮助消化、并分解。 ”贺林院士表示,这些都还只是他们的设想,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