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指出:博导不能把学生当“长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两院院士指出:博导不能把学生当“长工”
2010年02月22日 16:34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两院院士李德仁在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上指出——

  老师派活成“老板”

  中山大学的一位“伤心博士”在网上发帖,揭发导师对待学生过于粗暴;中央音乐学院又爆出一起70多岁博士生导师“潜规则”学生事件。这些是近年来研究生与导师关系变质的极端案例。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逐渐“变味”,学生们私底下开始用“老板”这个商业用词称呼导师。

  一位上海交大的理工科博士曾向记者坦言,跟不同的导师,博士生的待遇会有很大不同。“好”的导师,能拿到大课题、拉到大项目,跟着做实验、处理数据的学生自然也能分得“一杯羹”。从这个意义上说,导师确实像是“老板”。因此,“老板”的称谓在理工科博士生中比较盛行。

  而文科的师生之间,“雇佣”关系相对淡些。一位华东师大中文系博士生笑言:“导师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导游,指明正确的路径,究竟怎样走,还得靠自己。当然,一旦遇到他社会事务繁忙,导师就‘神龙见首不见尾’,要见一面就难了。”

  导师需有“一缸油”

  “导师不能把学生当作长工、当作劳动力。” 70岁的李德仁迄今一共带过120个博士生,他曾4次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获得指导教师奖,也是获得这一奖项最多的博士生导师。说起指导博士生的经验,李德仁说:“我要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我的导师王之卓院士也是这么教我的。”

  他说,老师首先要教好书,自己要有“一缸油”,“舀”给学生的才是一满勺的“油”。其次,指导博士生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李德仁认为,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是做学问的方法、做人的品行,老师则可以从学生那里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点

  “比如学生花一年多时间阅读资料,然后归纳整理出几十万字的摘要,老师看了摘要就相当于读了几千篇论文、几十本参考书,可以从中了解很多学科前沿的东西。”李德仁说,这就是老师在向学生学习。

  论文署名不能滥

  今年,东北一家高校还发生了在读博士生已发表论文涉嫌抄袭,让导师“吃药”的事例。“博士生导师不能沽名钓誉。我的导师王之卓从不在学生论文上署名,他对学生说:这是你做的,我不要署名。”

  “导师应当指方向、严要求、创条件,不把学生当劳动力,也不能代替学生劳动。”李德仁还记得自己发表第一篇论文时,导师王之卓开出了许多书籍清单,还特别强调要他认真做实验。李德仁说,“写论文不能仅仅采用有利于自己的实验数据,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反驳自己。”李德仁的博士论文共计324页,其中有180多页是实验,这篇论文至今保持着他曾经就读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得分的最高纪录。

  本报记者 钱滢瓅 实习生 李晓清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