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遭遇新难题:没就业协议不让参加答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毕业生遭遇新难题:没就业协议不让参加答辩
2010年05月26日 19:24 来源:齐鲁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这几天,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管理、机械工程等系的2010届毕业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王浩(化名)是这些毕业生中的一员,他说,系里今年规定只有交了就业协议才能参加论文答辩。“因为没毕业,实习的建筑公司不和我签协议,不签协议我又不能答辩。”王浩还告诉记者,眼看答辩日期越来越近,为了顺利毕业,他不得不通过家人的关系拿到一份协议上交了事。

  23日至25日,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管理系、机械工程系的多名同学反映,在参加毕业答辩之前,班干部通过手机短信、QQ、电话等方式告知他们,需要在参加毕业答辩前提交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

  记者在该校土木工程系就业办门口的宣传板上看到,2010届毕业答辩流程的“毕业资格审查”一栏后有一条备注:“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资料必须符合要求方能参加答辩”。

  何谓“符合要求”?在一栋公寓楼里,一名信息安全专业的女生给记者看班干部从QQ上转发给她的要求:把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交给某老师,他给你《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登记表》,带着这个参加答辩。另外,还要提交毕业实习报告等材料。

  土木工程系上周刚参加了答辩的四位女生告诉记者,赶在22日答辩之前,已经拿到劳动合同的同学都到5号楼系办公室把劳动合同交给老师,老师查看后,登记学生的名字,然后才能参加答辩。一名戴眼镜的女生说,“有同学交了灵活就业协议,老师说‘最好是交劳动合同’。”

  随后,记者以学生表姐的身份在该校土木工程系、管理系和学院就业办进行咨询,老师们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表示此举是为了促进学生早就业,保障学生权益;有的说如果交不上协议,提供灵活就业证明也可以;还有的干脆暗示找关系盖个章就行。

  就业协议为何与答辩挂钩

  就业协议为何与毕业答辩挂钩?24日、25日,记者以一名土木工程系学生表姐的身份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就业办、管理系就业办和学院就业办进行了咨询。

  土木工程系中年女老师:交灵活就业证明也行

  24日上午10时,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5号楼土木工程系就业办,正中一张大桌上摞满学生就业证明等材料。当记者咨询参加毕业答辩之前是否必须交劳动合同时,一位穿红衣的中年女老师略作思考后说,“你要没有的话,交灵活就业证明也行啊。”

  “实习期还没满,单位怎么能给开就业证明?”记者问。

  “灵活就业证明很好弄。”这位老师接着说道,因为它基本上没有法律效力,只是证明你在那个单位实习了,“那边也不负什么责任,这边也不负什么责任。”

  就业是就业,论文答辩是答辩,为何要将二者挂钩呢?老师听到这个问题后说到,灵活就业证明是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因为学生整个半年都在实习。

  记者继续问,“刚才您说灵活就业证明没有法律效力,怎么保护学生权益?”

  “这个不是没办法嘛。”这位老师最后说,“你去问问魏(音)老师吧,具体的我也不清楚。”

  管理系王老师:别较真,弄一个就是

  24日上午10时30分,2号楼一楼,在挂着管理系就业办牌子的一间办公室门上,贴着一张《2007级毕业生需完成工作》的告示,上面包括足额缴纳学费、就业方面资料(包括网上协议和劳动合同)等。

  听到记者询问答辩时交就业合同是不是为了提高就业率,管理系就业办自称姓王的一位女老师说,学校让学生答辩时交的劳动合同不能看成是正式就业的参照,“正式就业要签网上协议,这个只是证明你有了实习单位。”

  “实习证明和就业合同是两码事吗?”记者反问。

  “毕业生在外面实习半年多了,一般实习期只有三个月。别人都交了,怎么就你表弟交不上?”王老师表示不能理解。

  记者解释,表弟对前面的实习单位不满意,又换了其他单位。

  王老师听到此话笑了,她劝记者,“你快别让他较这个真了,弄一个就是了。你有这个说话的工夫,这章早盖回来了。”她最后说,学校就是想证明毕业的学生都有工作干了,学生签了合同也是有了保障。

  学院就业办张老师:不会不让学生毕业

  两个系就业办的工作人员对此事说法不一样,经人指点,25日上午9时30分,记者来到位于2号楼一楼的学院就业办。在2102房间,自称原来在土木工程系工作、现在学院就业办工作的张老师接待了记者。

  “我们没有规定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让学生答辩。”张老师说,目前只是照顾有劳动合同的学生第一批答辩,其他的慢慢来。

  张老师继续解释,这种做法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方面部分企业有意拉长实习期,不跟学生签合同,学生自身利益没法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学生找工作时挑挑拣拣,这山望着那山高,迟迟定不下来,想让他们抓紧时间把工作单位定下来。

  “这不是一个坏事,我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保障学生的利益。”张老师表示,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传达给企业,“你要跟我们签合同,要不然没法答辩。”

  张老师承认,对于这个做法,一些家长不理解,“但是正面的引导作用还是有的,个别情况个别对待,实在找不到的,可以单独对待。我向你保证,绝对不会因为没有合同毕不了业。”张老师最后告诉记者有什么事情找他就行,做这个事情就是想让学生尽早定下(工作)来。 (记者杨凡 实习生 李晓晨)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