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10月底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广州10月底前彻底解决代课教师问题
2009年09月01日 10:07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张广宁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中小学教师“代转公”问题

  ● 认真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快工作进度,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10月底前整体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

  ● 总体原则:通过招录考试,对符合条件能转公办的都转;不能转的,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按规定予以辞退及给予经济补偿;以后临聘教师要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本报讯 (记者舒涓 通讯员黄少江、穗府研)昨天下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8月27日在全省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督办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专题研究广州的贯彻意见。张广宁指出,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是对教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加快工作进度,加大工作力度,确保10月底前整体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确保代课教师合法权益和中小学教育质量。整体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后,全市从11月起,实现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为加快解决全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抓紧做好“代转公”考试录用工作,今年教师节前,解决符合全市中小学代课教师“代转公”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798名代课教师经考试合格后的入编问题,并对如何落实代课教师待遇、形成防止代课教师问题反弹长效机制等提出了解决方案。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张广宁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汪洋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快解决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代转公”问题。省委书记亲自督办中小学教师“代转公”工作,充分说明汪洋书记对解决“代转公”问题的高度重视,表明省委、省政府对推进这项工作的坚强决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汪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教育兴,则百业兴。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是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广州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全省“首善之区”的战略高度,以对历史负责,对省委、省政府负责,对广州未来负责的态度,把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拿出更多有力的措施,加快落实汪洋书记的督办要求,努力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抓住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确保今年10月底前整体解决全市代课教师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在今年底前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广州市于8月29日组织开展了全市统一的“代转公”招录考试,取得初步进展,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本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这项工作,要按照今年10月底前整体解决问题的进度安排工作,总体原则是:通过招录考试,对符合条件能转公办的都转;不能转的,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按规定予以辞退及给予经济补偿;必须临时聘用的教师要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重点抓好三项工作,加强编制管理,按照编制标准为学校配备足额的教职员编制:首先是要最大限度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入编问题。抓紧进行“代转公”考试录用工作,争取在教师节前解决符合全市中小学代课教师“代转公”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798名代课教师经考试合格后的入编问题。9月底前由各区、县级市专门组织一次面向代课教师的专项招聘,最大限度解决符合条件的代课教师入编问题。既要利用编制把合格的代课教师招进来,又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把不合格的代课教师招进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确保孩子们受教育的质量。其次,要认真做好不符合入编条件的代课教师的妥善安置工作。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切实落实代课教师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理顺社会保险关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再次,要依法依规对临聘教师实行规范管理,确保临聘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三是精心组织,通力合作,确保按期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解决全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是一项影响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的工作。各区、县级市要尽快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案,列出时间表,明确责任人。要简化办事程序,为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入编问题提供“绿色通道”。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所需编制和资金落实到位,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把好事办好。

  《意见》中所称的“代课教师”指2008年9月1日前在公办中小学教学岗位上代课且现在仍在岗的代课教师。目前广州市有代课教师1925人,在11月后,广州将不再出现代课教师的称谓。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