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职教育走向调整期 部分学校未招满学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武汉中职教育走向调整期 部分学校未招满学生
2009年10月12日 09:51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往年我们7月底就停止招生了,今年到现在还有学生陆续入学。”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校长邓国平说。

  今年,目前还未招满学生的中职学校不只这一家,不少学校连一半计划都未完成。“中职教育经过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现在到了一个调整期,未来3年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还将大幅度减少。”邓国平判断说。

  近日,记者走访了武汉市多所中职学校,校长们对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忧心忡忡。

  招生出现分化,部分学校招生不足50%

  加上合作办学,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目前总共招生3500人左右,相比去年的5000人减少了三分之一。

  邓国平分析,原因有三条:一是整体生源数量下降,按照比例,如果整体生源减少5%,中职的生源则要减少10%。二是中职本身的吸引不够,不少学生通过在中职学校挂学籍而实际就读高中。三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一批地方职校的发展,这也分流了一批学生。

  邓国平认为,招生情况还与国家产业发展现状有联系,比如铁路、汽车产业这几年快速发展,相关专业招生的情况就比较好。武汉市交通学校是国家级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重点实训基地,专业主要围绕汽车行业设置,4个班的汽车维修专业几乎爆满。该校教学副校长简玉麟介绍,今年学校招生2000人,与去年持平,没有受到明显冲击。

  随着国家人口结构的调整,学生人数在减少。普通高中招生人数很多,留给中职学校挑选的空间有限,这种有限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很多中职学校专门研讨如何从规模、质量、专业结构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应对这种变化。学校还将加大地市区的学生来源,将生源拓宽到武汉市外甚至湖北省外。

  武汉市财政学校崔亮提到,各个区都在办职校,分散了生源。有些地区甚至对学生进行“封锁”。

  生源的减少为提高中职教育质量提供了契机

  “提高中职的吸引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与用人制度、社会观念、国家产业升级换代有关的系统工程。”邓国平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中职走入低谷,学校曾有一年只招到100多个学生,近几年可谓中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期。想短短几年就提高到很高水平也不现实。政策推动可以加快,但不能跨越必经阶段。”

  中职教育的发展也有待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邓国平曾送一批学生到昆山一家企业实习。那家企业的设备很先进,但产品只是电脑硬盘上的一个零件,200套设备只做这么一个零件,不需要开发、研发,非常高级的设备做这么简单的事。这样的企业在我们国家目前是主流。

  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时,曾经请企业的有关人士到学校提建议。一位企业人士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学生把这些课程都学好了,到我们企业来是个浪费。”

  从这些现象来说,中职教育的发展不仅面临生源减少的问题,它还遭遇到了各种尴尬的境地。

  “生源的减少也许恰好为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提供了契机。”邓国平说。欧洲的职业教育是小班教学,每个班只有20人左右。我国中职学校现在班级规模大多在60~70人,生源减少,班级规模减小,培养质量得到提高。随着国家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更多高薪的岗位,中职学校瞄准这些岗位去培养人才,可以增加中职的吸引力。

  简玉麟分析,武汉市目前有81所中职学校,其中老的普通中专,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大概有10所。明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人数约9万人,其中可能只有3万人是中职学校的目标生源。假设这些学校每年招生2000人,这就占去了2万人。中职学校肯定将面临优胜劣汰的问题。

  有人建议:在当前中职学校良莠不齐的情况下,建议发展优势中职,扶强不扶弱,将生源集中到好的学校。

  国家投入要从普惠走向重点

  邓国平介绍,目前中职学校学费约在2400~2800元,对于真正贫困的家庭,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家庭富裕的孩子则根本不在乎这些钱,有些孩子从来不喝开水,而是喝矿泉水或者各种饮料。

  他建议,国家对中职学生的资助不能“一刀切”,要从普惠过渡到重点投入,让真正贫困的家庭学生免费读中职。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看,城市化进程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撑。国家的投入要跟上,要从方方面面打造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尤其是校舍、设备、师资,加强中职学校自身能力的建设。“说句不好听的话,国家不投入,我们就只能‘剥削’学生了。”同时,国家的后期投入要从普惠制到重点投入,有针对性地投到重点学校、重点专业。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水平,使学生更受企业欢迎,让学生确实因为上中职改变命运。

  同时,多位校长都提出打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问题。简玉麟认为,目前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还处于生产链上的中低端。他建议在大城市恢复中职“3+2”一贯制办学,实现中职的多元化、多层次办学。

  拓宽中职学生学历上的空间有利于让适合读职校的学生安心读职校,不适合学历教育的就不用挤到高中去,改变都去挤高考这一独木桥的现状。“这比给钱更能推动中职教育发展”。(记者 甘丽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