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改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解读四大热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教改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解读四大热点
2010年03月30日 14:16 来源:新闻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教改目标:激发每个人发展潜能

  □晚报记者 杨玉红 张骞 钱钰 李征 报道

  市政府昨天发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纲要》描绘了未来10年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从昨天起至4月29日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于上海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纲要》明确: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为此,本报邀请多位参与制订纲要的专家学者,解读择校、减负、考试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等四大热点话题。

  教育公平;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

  目前,本市郊区中小幼学生数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比例近七成,占全市在校生总数三成的中心城区集聚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机构。为让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公平而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指出,上海基础教育要真正迈向现代化,必须迅速提升农村教育 “短板”。

  已有9所农村学校 “托管”经验的刘京海说,农村学校面临着共同的 “瓶颈”:办学理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效益不高;绩效评价机制滞后,导致骨干教师和生源流失严重。目前,市教委出资购买专业化服务,委托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或教育中介机构管理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小学,使其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真正缓解择校难题,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浦东新区教育局赵连根处长说,义务教育应该是国民基本素质教育,而不应是为升学做准备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一定要有质量标准,标准的制定不是越简单越好,而是应结合上海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结合上海市青少年发展的水平来制定教学最低标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 99%以上的正常儿童都应能顺利通过这一低位的课程标准。同时,各个学校应该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控制周总课时量和周活动总量,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

  为了缓解初中学校的 “择校热”,上海教育规划纲要还指出,本市将完善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进入高中学校的制度,逐步扩大优质高中将部分招生计划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名额 (简称 “名额分配”)。到2020年优质高中 “名额分配”比例将不少于学校招生计划的60%。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普通高中学业质量检测体系,促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减负;

  建立课业负担监测、举报、问责制

  对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纲要》规定以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降低过高的课程要求;规范学校教学行为,严格执行中小学课程计划,控制周总课时量和周活动总量,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加强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反馈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不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不以合格率、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和奖惩。此外,将建立课业负担监测、举报、问责等制度,对违反教育规律,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社会反响大的学校和个人予以批评教育和通报,严重的追究其责任。

  建立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问责制,在“减负校长”静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看来,是《纲要》的一大亮点。 “只有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的监控体系,才能进行问责和监督。 ”张人利说,课业负担监控体系必须有一套合理的标准。在他看来,课业负担的监控不仅包括学业成绩考试,还包括作业量、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的程度、孩子的睡眠时间和自信心等多重指标。“建立课业质量监控,需出台一系列具体而全面的标准,才能谈问责和举报。 ”

  “减负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不容乐观。 ”特级校长杨明华认为,现在我们主要的评价和选拔都是围绕着分数和考试转,若整个考试和招生不进行变革,减负是很困难的。在杨明华看来,建立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存在一个问题,即负担的重或轻很难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也很难由单方面承担责任。因为,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将社会问题转嫁到教育上来,家长对孩子的未来看得特别重,因此,学校控制负担,家长又在增加负担。 “若只是单纯减负,不讲综合治理的话,学生的负担很难真正减下来。 ”

  杨校长建议,教育部门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根据学生基础、成长、发展和差异多元,尽可能有所区别。其次,要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考试;

  高考改革:解放两端 稳住中端

  目前,上海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此,大学招考态势呈现出新变化:高考竞争的重心上移到对优质高教资源的竞争,而地方高职院校的选拔功能逐渐弱化。

  在今后10年里,本市将为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按照“多元评价、多次考试、自主选择、自主招生”的原则,深化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在此次征求意见的《纲要》中明确指出:在建立并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基础上,若干高水平大学探索实行 “独立考试、自主招生”的办法;大部分本科高等学校实施“联合统一考试、自主择优录取”制度;高职高专院校实行“综合评价、注册入学”制度。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如选择报考高等职业院(校),可参加“高职综合联考、院校择优录取”制度。

  业内人士评价,上海的改革举措可以理解为“解放两端、稳住中端”,即一般本科院校招生维持现状,允许高水平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探索招生新模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认为,从职业教育招生这部分来讲,上海的《纲要》比国家的《纲要》要更进一步。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可不必再参加统考,形式更加灵活。而上海的《纲要》对在本科院校招生方面,可以有进一步完善和改革的空间。

  他分析:首先,如何定性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它是一个学科知识考试还是一个能力考试?“如果是前者,则高水平大学很难拿这个考试作为录取依据。 ”其次,《纲要》中指出的“高水平大学探索独立考试、自主招生”的办法,是不是已排除了探索“高水平大学实施自主招生联考”的可能性。他认为,虽然“高水平大学联考”还是有些不完善的地方,但从为学生减负、扩大学生选择权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此外,学生参加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录取后,是否还要再参加高考?这些问题在《纲要》中尚无明确说明。

  “我认为,上海在探索高水平大学招生方面还是略显保守了些。希望《纲要》能够在全国《纲要》的框架下,进一步有所突破和创新。 ”熊丙奇教授说。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

  在上海读初中高中,考高职将不是梦想

  《纲要》当中,与此有关的内容有三点:

  1、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扶持,实现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2、鼓励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幼儿园;

  3、制定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嘉定区真新小学五年级小陈的父母来嘉定务工已有三年。近日,他的母亲拨通本报教育热线(63527488),问起孩子今后的上学问题,“我们没有上海户籍,孩子没法在上海读高中,我们要提前为孩子的前途考虑。 ”不过,如果此次规划相关政策及时出台,小陈就可享受到新政策,在本市接受高中教育,甚至参加高职招生考试。

  “目前,上海已有97.3%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公办中小学和政府批准的民办中小学,纳入政府扶持的范围,享受到相关的政府教育经费。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傅禄建说。今后,像小陈这样的孩子,如果赶得上政策,在上海读初中、高中都不是问题。 “目前,上海部分职业高中的部分专业已经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如果政策允许,部分高职学校也可能录取这些学生。 ”

  傅禄建解释,这一举措还面临政策困难,很难做到让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这是因为国家政策、教育部政策有所限制,不限户籍进行高考将产生大量‘高考移民’,这不是仅靠上海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国家中长期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和教育部政策的变化。 ”

  不过,部分高职学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招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傅禄建预计,本市可能将在这方面有所宽松,让有意就读本市高职的孩子不用回老家参加高考。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