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证别盲目 切忌“捡芝麻丢西瓜”——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考证别盲目 切忌“捡芝麻丢西瓜”
2009年08月17日 15:19 来源: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这个暑假,很多大学生是在考证的忙碌中度过

  就业难带来的压力,让暑假的校园特别忙碌,许多大学生告别假期,憋在学校忙考证。还有的学生虽然回了家,仍然闭门谢客发奋图强要攻“考证关”。“开学之后,新一轮就业竞争马上开始了,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得给自己开小灶。”中山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小李说,他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假期都是在考证中度过的。

  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盲目乱考证的现象仍然不少,有的学生甚至为了考证而耽误了功课。一些经历求职竞争的“过来人”表示,学生考证应该方向明确有针对性,否则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考证现状

  能考都考,管它有用与没用

  中山大学中文系06级的徐同学算得上是同学之中的考证大户,刚结束大三的她粗略一算,手上已经有英语四六级、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二级、三级、四级)和一个初级救护证。计算机等级证对于中文系的同学来说,乃一大难题,顺利啃下计算机二三四级的小徐显然比文科的同学更有优越感。

  而许多考GRE、托福或雅思的同学,则是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对多数人来说,留学也是提升资格能力为工作铺路,因为毕竟“海归”在人才市场上比较吃香。中大中文系的尹同学,一刻也没让自己闲着,刚经历7月30日的GRE机试,又在为10月的托福考试做准备。背单词,练听力、口语,成了每天的必修课。

  此外,暑假里考驾照也很风靡。许多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高三毕业生,趁着难得的长假期和暑期优惠纷纷学车,在校大学生学车的也不在少数。正在清华大学念大三的小刘同学,上个寒假就特意赶回惠州老家报了个驾校,由于时间原因还没考完,这个暑期便回来继续。“反正驾照总是要考的,人有我也要有。”酷暑之下天天闷在车里,小刘自称一个月不到便瘦了一圈。

  专业内的证肯定是要考的,很多学生暑期考证目标瞄准的是专业外的证,为的是在本专业外再给自己预留一条“后路”。中大中文系06级的李同学说到考证叫苦不迭。出于跟风心理她报了计算机二级C语言的考试,但大三的课业以及学生工作又特别多,以至于她在考前一个月才临时抱佛脚,逃课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结果是苦熬了好久也未通过机试。“去补考吧,再去复习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实在痛苦,不补吧,又有点不甘心。”她一脸无奈。由于没有时间准备,六月份的四六级口语考试,她报了名交了钱还是没有去考。

  考证心态

  不输于人,别人有的都要考

  问及挖空心思考证的原因,“考证一族”的说法各不相同。为了就业时与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大多数人都有的证书是非考不可的,哪怕有多少困难,也得咬咬牙坚持。广工已读大三的小邓仍在苦熬英语四级,他道出了大伙的心声:“现在也没说没有四级证书毕不了业,但是别人都有,你欠缺了就等于在就业竞争时先输一筹!”

  来自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廖坦言,考证是为找工作。英语专业的她不仅考了专业所需的英语四六级和专四,还努力考了BEC中级和计算机二级C。“我们专科生找工作比本科生要困难很多,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多考几个证会多一点竞争力,也多一些机会。我们老师都会鼓励我们多考一些对工作有帮助的证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大三的小黄则为日后的工作考证。“我想当语文老师,普通话资格需要拿到二甲,可我的方言口音太重,不仅有广东人翘不了舌的通病,还有一堆不规范发音的毛病。不知道还要考多久,才能攀上二甲。”

  过来人经验

  盲目考证 ,会“捡芝麻丢西瓜”

  很多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就业压力是他们考证的主要动力。但是不是证越多越好呢?许多过来人认为不尽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常常是考证一族的疏漏处,中大已毕业的考证过来人小钟分析:“学生应该围绕专业或特长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留那么多后路没必要,往往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每个证书考取的过程都耗精力耗金钱,精力用在了‘芝麻’上,就没法去摘取‘西瓜’了,而这些拼了命换来的‘芝麻’对你的就业筹码很可能没有影响。”

  “在简历上列一堆证书的确可能会让用人单位对你的学习能力有所肯定,但太多了也让人觉得你没重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学院刚毕业的钟同学说,“最好是想做什么就有针对性地考什么,否则不但没用,还浪费时间浪费钱。你投简历时,人家明明招编辑,你的会计证能有用么?”

  中大计算机专业08级研究生小李虽然还未工作,但也参加过多次面试和实习。以他的经验,用人方通常都不看证,关键是看技术。“面试往往不用看证,人家一问技术问题就知道你有多少斤两了。”小李说,即便你有证,在面试中也只会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对专业能力的考察,面试官的提问照样会具体且细致,以识别你的真实水平。小李只考了个软件设计师,觉得没什么用,也不打算考其他证了。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自动化06级的黄同学,已经通过校园招聘与一家不错的企业签了约。提到面试,他也说企业并没有太关注证书的多少,许多通过的人都只有英语四六级证书。招聘方主要看学习成绩、能力、性格和言谈举止等。而此前提到的小廖,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门槛主要是经验,他现在深圳一家小型外贸公司工作,“觉得BEC中级还是有点用处,其他的证基本是白考了”。  本报记者 夏杨 实习生 黎春蕾 李雅玲

【编辑:侯冬华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