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就业焦虑”为“信心指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化“就业焦虑”为“信心指数”
2009年03月23日 09: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今哪儿聚集的人最多?毫无疑问是大学生就业招聘会,那里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2009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611万,其中高职毕业生就有300余万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开工不足,吸纳就业有限,而夹缝中求生存的高职毕业生所面对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上有本科生、研究生与之争夺白领、金领岗位,下有中职技校生与之抢占蓝领市场,学生们由此而生的“就业焦虑”甚至“就业恐慌 ”情绪,是可想而知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何帮助300余万高职生解除就业焦虑?日前在京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就是在当前就业的严峻关头,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及时而重要的会议。会议的导向非常明确:吃透政策、制定措施、服务就业、促进就业。会议传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各方团结起来,化“就业焦虑”为“信心指数”,帮助高职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找到自身的优势,确立信心,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学会生存。

  提升毕业生的“信心指数”,破解就业难题,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和就业主体学生三方的合力来完成,在金融危机面前,这是一种信心的凝聚,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看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创造有利于就业的宏观环境;而企业也在考虑如何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条件接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的情况下,我们高职院校要帮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教学和服务帮助他们拥有目前企业需求的高水准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靠实力去竞争。

  毋庸置疑,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符合市场的要求,这是学校承担的任务和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为此,学校首先应该及时转变思路,对学生的就业采取全新的指导模式,率先从“就业焦虑”中走出,提升学生的整体信心指数。

  此次会议上,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教授明确出了四字方针:“下、变、创、胜”。拓展渠道要讲一个“下”,下基层、下一线,到西部、到部队;适应需求要讲一个“变”,变定位、变教学方式、变培养方式,教育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就业观念要讲一个“创”,要到第一线做基础工作,要艰苦创业;就业能力要讲“胜”,胜任,胜算,只有胜任才能真正胜算。下、变、创、胜,说到底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生存。

  在这些经验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学会生存”的思想,强调的是教育必须要植根于社会,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这正是教育的本质。“下、变、创、胜”这四字方针招招都是实招,如果能实施到位,招招都可以收到实效,都可以将“就业焦虑”转化为“信心指数”。梁国胜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