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教师准入与教育公平是两码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规范教师准入与教育公平是两码事
2009年03月31日 10:08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

  编者按:今年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新任教师将全部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公开招聘考试。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国家或地方“特岗计划” 的实施,统筹考虑本行政区域内教师岗位需求情况,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此举是对中小学教师招聘机制的重大改革,其对推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由此,我们能不能对教育公平寄予更多美好的期待?

  统一招聘能否

  推动同质基础教育

  中小学新任教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招聘,对基础教育来说,是一项迟到的制度正义。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在量上面,基本已经实现了公平。但是,在质上面,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办学条件、资源、师资和教学质量上则表现出较大的差别。

  在教育内容一定的情况下,学校教育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无论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在天资上面,几乎是没有差别的,正是后天受教育的差别,造成了他们人生发展截然不同的际遇。在影响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又是最关键的部分。因此,统一招聘教师,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育人事的公平,而是在于弥补教育质量的差别,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师质量的差别,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刻的层面,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改革这种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从上而下的路径要比从下而上的路径高效得多。变革现行教育体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从人的角度着手,从教师着手。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对“中小学新任教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招聘”寄予更多美好的期待。

  叶雷(湖北 教师)

  统一招聘教师

  更要统一支付工资

  收拢教师招聘权充其量能清理出一些原本可能被“关系户”侵占的教师岗位,至于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政策效果,恐怕不容高估。

  首先是一个城乡教师编制倒挂的问题。由教师编制而区分的教师内部“同工不同酬”,是备受舆论关注的一个不公平现象。不教书的有编制,教书的没编制,决不仅是因为编制数量不够,而是因为编制被大量行政人员乃至上级教育部门行政人员所侵占。对此,教育部已经在着手清理,我们且乐观其成。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却确实严重存在着编制不够的情况,因为教育部门在分配教师编制时,本身就是城乡区别对待的。

  国家对城市、县镇和农村分别规定了不同的生师比,小学分别是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则为13.5∶1、16∶1和18∶1。为什么23个农村小学生才能拥有一个教师,城市里却是 19个小学生就可以拥有一个呢?这样的编制倒挂不能不说是对农村教育的一种歧视。更重要的是,城乡教师待遇相差实在太多。目前,中小学教师工资一般以县级为单位进行管理,由县级财政支付,贫困地区不足之额则由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但挪用、拖欠教师工资情形时有发生。

  要实现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机结合,与省级统一招聘相比,更应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并实现城乡教师工资由省级财政统一支付。某种程度上,城乡教师工资水平不仅要统一,甚至应根据具体农村学校艰苦程度的不同,给予农村教师额外的艰苦津贴,如此方才有望既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又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盛翔(浙江 职员)

  规范教师准入与教育公平是两码事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的问题仍突出。教育部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一方面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一方面也能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从中不难看出,教育部此举的用意是十分明确的。当前一些企业裁员,使得此前不被关注的教师行业成了一些优秀人才的首选。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使得那些想当教师的人才对岗位的待遇期望降低,这也是为农村招到好教师的绝佳机会。教育部就是要通过“特岗计划”等一系列的方式,将下放的教师招聘权回收上来,统招统分,试图解决农村学生受教育不公平的老问题。

  其实,学生受教育的公平问题,与教师的入门公平问题,是两码事。学生受教育公平的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教师入门公平的问题,则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重视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分别需要不同的解决办法,不能“一石二鸟”,混为一谈。

  规范教师入门门槛,对解决农村学生受教育的公平问题作用有限。“特岗计划”招的教师,经费由专款保证,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个“特岗计划”毕竟还有个 “特”字,这批教师任满之后,学生们找谁来教呢?如何把特殊化变为常态化,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的“轮换制”就是很好的范例,可以借鉴过来。孟嗣贵(四川 公务员)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