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父子兵"全军覆灭 高考"谍战"武装到牙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作弊父子兵"全军覆灭 高考"谍战"武装到牙齿
2009年04月03日 15:06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无线耳塞、微型扫描仪、无线传送……

  2007三门特大高考舞弊案中8人获刑

  “这题选A,这题选B,接下去选D……”或许谁也不会想到,2007年6月7日的高考现场内外,几个考生通过高科技的微型扫描仪传到考场外的电脑中,而考场外的9名老师根据电脑显示屏中显示的试题迅速地做出解答,答案很快便通过无线耳塞传回考场中的考生耳中……

  语文作弊,过关!数学作弊,成功!英语作弊,没被发现!当一切即将神不知鬼不觉地结束时,他们在最后一场考试中被逮了个正着。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三门高考舞弊案”。时隔两年,3月31日,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分别判处作弊军团中8人从拘役五个月至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的不等刑罚。

  第一作弊团:考场内用上无线耳塞 考场外6名大学生做枪手

  2007年高考前夕,三门县某乡镇干部王某与同事方某都在为自己孩子高考的事情头疼。孩子们平时的成绩实在是不理想,临时抱佛脚都来不及,若是靠他们自己考试,十有八九考不上理想中的大学。

  “怎么办?怎么办……”眼看着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两人的心里都十分焦急,接连想了几天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于是下了狠心: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不错的大学,只得作弊。

  6月1日晚,王某、方某分别约上当年孩子也参加高考的施某、任某和谢某等,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商量,制定出了一个详尽的作弊方案并进行分工:王某负责购买手机、无线耳塞、线圈等作弊工具;施某负责购买试题和答案,卖家林某答应在开考后半小内通过QQ和施某进行交易;谢某则物色到支某等6名在校大学生做枪手。

  他们在三门一家宾馆开了房间,王某在房间里配置了两台复印机、传真机。

  6月7日上午开考后,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施某通过QQ向林某购得语文高考试题及部分答案,找来的大学生“枪手”支某等6人立即解答,考生家长通过手机将答案传给考场内的子女,他们则通过无线耳塞接收答案。

  第二作弊团:考场内用上微型扫描仪 考场外9名老师进行抢答

  无独有偶,三门商人黄某为了帮儿子考出好成绩,也策划了作弊,且采用了更强大的作弊工具和阵容。他请当年度考生章某携带微型扫描仪,考试过程中将高考试题传至外面的电脑,并专门物色了9名老师进行答题。答案很顺利地回传到黄某儿子和章某耳中。

  6月7日中午,黄某听说施某也在为子女作弊,但找到施某,两人约定“风险共担,资源共享”,由黄某负责传递数字试题,施某负责答案传递,答题则共同完成。这样,在他们一起努力下,6月7日下午数学考试作弊又取得成功。

  第三作弊团:教师作弊失败 家长要求退钱

  在两组家长作弊军团之外,三门考场还有一组教师作弊军团。

  三门县某中学教师谢某、商人李某专门帮人高考作弊以赚取非法利益,收了每个家长几万元钱。不料,在6月7日进行的语文、数学考试中均因技术原因作弊失败,家长纷纷要求退钱。

  “三团”联盟“兵败”最后一门考试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教师谢某听说施某等人作弊成功,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三组作弊军团联合了。

  6月8日进行的是文综、英语考试,正当“联合作弊团”认为即将圆满过关时,当天下午3点,参加安全保卫的民警通过无线电检测车检测到考场周围有一些不明信号,于是他们顺着信号源头,找到了施某等人作弊地点,一举查获相关作弊人员12人以及大量手机、无线耳塞、复印机等工具。

  至此,一个组织严密、分工精细、作弊工具多样、作弊手段先进的高考作弊团体浮出水面。

  名为帮 实为害

  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为当时的错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然而他们给子女带去的伤害,也许是一辈子的。

  考生家长王某曾在法庭上这样说过:“孩子是家长全部的希望,高考又是孩子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为了孩子家长甘冒风险,以侥幸的心理、不法的手段,企图在关键时刻帮孩子一把,没想到这一帮不但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是呀,不仅害了自己,更害了孩子。参加作弊的考生不仅一律被取消当年高考各科的成绩,同时他们下一年度将不得报名参加高考。第二年不能参加高考还是小事,但高考作弊的污点也许给这些花季少年一辈子的阴影。

  同时,言传身教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以后为人处事的楷模。但当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子女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不惜一切手段时,是否想过,孩子也会用同样手段去对待他们碰到的其他事情,从此弃公平与公正于不顾呢?  本报通讯员 陈治然 王先富 本报驻台州记者 史一方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