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续:称会七八百个甲骨文——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考生用古文字写高考作文续:称会七八百个甲骨文
2009年06月25日 09:34 来源:四川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会七八百个甲骨文 我喜欢一鸣惊人

  “甲骨文”高考作文的作者小黄昨表示,尽管分数低但不后悔

  “我会七八百个甲骨文字。”

  “我在同学中是小心翼翼的。”

  “我感觉在同学中太标新立异不好。我喜欢那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头短发,身穿T恤,脚蹬布鞋,戴着眼镜的他还有点小胡子,传说中的“甲骨文”高考作文的作者小黄昨日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他表示,如果今年没能上重点大学,明年还要考一次。当然,不会再用甲骨文写作文了。

  兴趣

  看看甲骨文我就不烦了

  历史课上用古文字记笔记

  “ 小时候,外婆带我去寺庙,我看到钟上刻的歪歪扭扭的铭文,觉得特别好玩。”小黄自幼的好奇是他爱上古文字的渊源。真正开始了解古文字是高二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历史课本上的甲骨文等古文字。一次历史考试,有一道选择题是几幅北京奥运会的“小人图”,表现马术、射击等运动。问这是从哪种字体中获取灵感的?有甲骨文、大篆等多个选项。小黄选甲骨文,答案却是大篆。“我就专门去了解甲骨文和大篆的区别。我发现甲骨文更像图画,又高于图画。我开始有兴趣了,想更多了解古文字。”高三写日记时,他就偶尔写几个古文字。

  小黄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和同学租住在学校附近,周末回亲戚家。高中毕业后,小黄想多学点古文字。当地的新华书店很难找到甲骨文的书,他就到成都买书,后来又向老师借书看。复读这一年,历史课上他会断断续续地用古文字记课堂笔记。

  “ 高中三年都没遇到懂古文字的老师,复读这一年遇到普老师,我觉得冥冥中注定的。”小黄说,普老师讲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字时,会写几个古文字的演变历程,还要讲这个字背后的故事。他每天教大家三四个古文字启发思维。“我觉得特别好玩,领略到文字的魅力,顿时发现中华文化原来这么有内涵。我感觉遇到了能了解我的人,疯了似的学习。”

  第一次想写甲骨文就写出来了

  “烦躁的时候,翻看一下甲骨文等古文字,心里就平静了,不知不觉就积累了不少。我第一次想用甲骨文写字时,竟然想写就写出来了,我自己都很惊讶。”高考前天气也很热,“感觉浮躁,我就看看甲骨文,一会儿就沉入我的世界了。”说起古文字,小黄就很有兴致。“比如贞,古代是个人名,是个占卜的人。比如未,古代是树木茂盛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地支中的未,失去了原来的意思…… 你能知道很多平常不知道而且有意思的知识。”

  学习成绩优良,不张扬。小黄的一名同学对他印象颇佳。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小黄会写一些奇怪的文字,非常惊讶,一个普通高中生居然懂这些!小黄会甲骨文的事也只在小范围的同学中流传。高中毕业时,好几名同学找小黄用古文字给他们写名字和毕业留念。小黄说,有些名字的字在他知道的甲骨文中没有,他就自己“创造”了几个古文字。“我在同学中是小心翼翼的。有的同学问我怎么会写甲骨文,我就说没什么,只会几个字而已。我感觉在同学中太标新立异不好。我喜欢那句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已经被认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我会七八百个字。一个人看古文字,我不觉得孤独,只要自己看进去了就有乐趣、有成就感。古文上写的很多是激励你的东西,给你力量。我已经20岁了,现在才去看这些,我都觉得晚了。”小黄略带遗憾地说。

  抉择

  考前5分钟铁心用古文字

  有机会却不做 会后悔一辈子

  这次高考前一周,学校发了考生须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作文。小黄当时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他又担心遇到命题作文,有的字不会写。考前,他询问语文老师普老师,假如遇到命题作文,题目能不能改?可不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普老师说,题目不能改,也不要用古文字。如果阅卷老师没研究过,可能直接打零分或低分,这样很冒险。何况,“你平时作文也不差,何必这样做呢”?

  考前那个晚上,小黄还是想用古文字写作文。“我不想自己的文章在二三十秒就被判完。老师会走平稳路线,我想抓住老师的眼睛,在我卷子上多看看。我平时甲骨文记得比较清楚,写过一些短小的文章。我觉得还是有把握用古文字写出来。”

  进语文考场前5分钟,小黄拿定主意:用古文字写作文。“我想过可能被判零分或低分。如果那样,我也没办法。但是假如我有机会去做,却不这样做,我会后悔一辈子。人生就是在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就在于敢闯,敢有所为,只要自己心里无憾就好了。假如今年再次没上重点线,明年我还要考,但不用古文字写作文。我还年轻,还可以拼搏。”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