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最优“十一”计划:兼顾打工、学习、游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大学生最优“十一”计划:兼顾打工、学习、游玩
2009年09月28日 14:27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认为兼顾打工、学习、游玩的黄金周不虚度

  近日,新中国成立60年的各种庆典活动提前预热了这个十一长假北京的节日盛景,许多家在异地的大学生也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决定在首都过长假。调查显示,大学生、尤其是新入校的大一新生普遍对即将来临的黄金周既充满期待、又感到困惑,面对可以自由支配的8天时间,怎样制定一个既有意义又快乐、经济的“度假” 方案成为大学生们眼下最伤脑筋的问题。

  - 调查

  九成学生尚无十一计划

  随着十一假期临近,大学校园里各种关于国庆长假的“度假”方案变得炙手可热起来。最近在各大高校的bbs公告牌上,旅行社和兼职招聘广告悄然增多,找老乡和求车票的帖子层出不穷。十一长假给了学生们一次很好的自由支配时间的机会,但诸多选择对涉世未深的他们来说,未尝不是难题。

  近日,记者通过一份在校内网、开心网等人气网站上发起的调查了解到,在北京近百名受访的十一长假不回家的大学生中,约有45%的学生想利用假期打工做兼职,“想在十一期间好好玩一玩北京,感受一下国庆气氛”的占到总人数的近27%,而有近15%的新生表示“要利用长假多看看书,学点儿东西”,另有约13%的新生表示“还没有想好十一该怎么过,但希望过得充实”。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学生们的“度假”选择大致可以分为“务实型”、“玩乐型”、“学习型”、“体验型”等,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表示,希望“不虚度”这个假期,但超过90%的人还没有明确落实或规划。“不知道在哪里找到正规的打工单位、不知道北京哪些地方更适合大学生玩、不知道这些天更适合学些什么、不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志愿服务……”,其中大一新生的问题显得更具体和琐碎,一连串的“不知道”显出他们的稚嫩和无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指导师徐昶斌表示,由于大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小环境中,对城市大环境还并不熟悉,特别是大一新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社交圈和生活圈,不太会利用身边的网络、人脉等资源搜集信息。专家提醒,“凡事预则立”,多找学校老师咨询、多向有经验的“前辈”取经,根据自己的爱好制定一个清晰的十一度假方案,建立起实现愿望的渠道,是大学生们迈出狭窄校门、感受精彩国庆北京的第一步。

  打工型 打工不应只关注赚外快

  ●适合大学生群体:希望获得一些经济收入,以及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的学生

  学生代表:张海燕,女,21岁,中央民族大学大四学生,英语专业

  接受采访时,张海燕正等待到鸟巢上岗的消息。一个月前,她和同学一起参加了鸟巢服务人员招聘的面试。所做的工作,是在自动售货机前帮助游客购买食品、饮料,解决疑问,补充商品。如果排队人过多,需要直接销售商品。

  张海燕说,选择这个工作,一方面是自己国庆假期有时间,另一方面,自己之前没做过类似工作,鸟巢的工作环境对张海燕也有一定吸引力,同时这个工作不需要太多的销售技巧。“我不喜欢陪着笑脸去推销,太累了。我的销售是等待顾客来购买,这符合我的性格。”

  张海燕说,国庆假期太短,找实习单位不太现实,而且自己计划考公务员或当老师,不如打工赚些外快。

  【点评】

  不应仅追求“赚钱”

  ●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张同学的假期打工,不应只追求“赚钱”,而应通过打工,积累求职的“资本”。每个面临就业的同学,都要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可弥补的不足,应通过实践改变自己。

  - 攻略推荐

  不为打工而打工

  ●涂强,中国职业规划师(CCDM)

  打工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建议打工方案这样实施:

  第一步 我要提升什么。首先告诉自己:“不是为了打工而打工。”自己一定要明确,通过打工要提升哪方面能力,如销售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服务能力抑或是快速反应能力等。

  第二步 我要做什么。将技能与相关工作进行匹配,即想要的技能在哪类工作中能得以充分锻炼。如商场促销员可有效提升销售能力、说服能力;测试员可促进发现问题的敏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第三步 获取信息及时出手。校园内宣传栏、网络关键字搜索、求职类网站与报刊等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在获得信息后,务必第一时间与对方联系。

  【提醒】

  即使是临时用工,也应签订用工协议,内容应包括工作范围、工作报酬的计算方式、工作报酬的给付方式等等。这样可规避纷争的发生。———吴朝华,北京恒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