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教育改革决不能闭门造车——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新京报:教育改革决不能闭门造车
2009年10月13日 03:19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月12日,新华社发表了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后的讲话。这篇讲话细致、朴实,全国的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都不难感受到他的一番苦心。更重要的是,一国总理到一所中学,不是惯常的视察,而是用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从头到尾听了五堂课,然后一堂课一堂课地仔细点评,这样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举动,当能启发人们对教育改革的再思考。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这是决不能讳疾忌医的。温总理就非常诚恳地表示,“感到很内疚”。问题出在哪里?总理讲了两个“不适应”:“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个话其实说得相当沉重。如果对这个概括性的表述再做具体分析,至少能找到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不足,教师尤其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而且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在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教育很穷,教师很苦。教育没有成为社会公平的基石,反而加剧了不平衡性。

  二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值得忧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没有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三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得不够。中国社会正在转型,但是我们还缺少真正的公民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现行以应试为核心的教育体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也没有能够为促进社会和谐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育必须改革,甚至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改什么?总理的讲话已经论述了很多,从理念到体制,甚至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他都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讲话其实也已经凝聚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许多共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改,一方面当然要有一个彻底的、根本性的改革,要消除那些陈腐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理念的影响,重新设计和建构整个教育体制;另外一方面,理念也好、体制也好,这些弊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可能靠喊几句口号、发几个文件就可以根本解决,需要一点一滴的改良,从课本的编选、教师的培训、教案的编写、考试制度的设计等方面,一样一样地改,徐徐图之。

  总理已作出了一个榜样,他听课之仔细,有目共睹:一来总理不愧是出身于教育世家,对中小学教育懂行,二来总理此举,或许说明,教育改革一方面要对大的方向进行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细节,从教材、从一节一节课的教育方式入手。

  反观许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的课堂上何曾能见其踪影?主事者浮在面上,听不到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也听不到学生们的诉求。城市课堂如此,在中国教育问题最严重、最危险的农村课堂,有谁能静下心来到那些穷苦地方去进行调研?现在有的大学里,学生连系主任的面都很难见得上,校长偶尔出场一次就简直成了大明星,这样的大学不可能办得好。如果教育行政官员不知道师生们的疾苦,不钻研教学大纲和课本,光凭外行的“理念”,闭门造车怎能搞好教育改革?

  总理进课堂作点评,这是尊师重教,也反衬出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管”教育的官员们的失职。教育是最不该行政化、官僚化的。眼下,“教改规划”正在制订,主持者能否走进课堂,听听基层老师们、学生们、父母们、用人单位等各界对教育的呼声、意见和建议?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