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为啥随风飘远 大学风骨与精神是否日渐丧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校歌,为啥随风飘远 大学风骨与精神是否日渐丧失
2009年11月27日 11:34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有一首歌,并不流行却穿行于岁月的隧道,被一代又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年传唱。

  有一首歌,在人们白霜染鬓时,还能激起恰同学少年的意气风发,勾起对灿烂青春的隽永记忆。

  这就是大学时代的校歌。

  曾经与校徽、校训一样被视作一所大学标志的校歌,近些年来在学子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一项调查显示,作为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相对于校徽、校训,校歌似乎显得更加孤寂,七成以上的学生不会唱校歌。

  是什么让校歌随风飘远?校歌需要与时俱进吗?

  毕业后提议唱唱校歌,结果是大家“全忘了”

  邓子庆

  与几位大学同学去唱KTV,我提议唱唱校歌以纪念大学的青春岁月,结果大家面面相觑,都表示“全忘了”。一种怅然若失之感立马泛上心头。毕业还不到两年,那首曾经激励过大学生涯的激情澎湃的校歌竟然如此迅速地被遗忘了。

  大概很多已经毕业的甚至还在校的同学都遇到过类似尴尬场面吧,据一项调查显示:85%以上的毕业生表示不会唱校歌;72%的在校生表示虽听过校歌但不会唱,更不懂什么意思;只有6%左右的学生能大致唱出本校校歌,更有10%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学校原来还有校歌。如此,那些校歌在今天还有存在的价值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校歌的尴尬和孤寂并不说明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对于个人而言,毕业后,有时哼起校歌,思绪里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曾培育了自己多年的母校,那些大学的点滴绝对是记忆的珍品。就一所学校而言,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校歌是一种宣誓,宣誓着贤才志士的立校宗旨与承诺。

  那么,既然校歌有着重要的存在价值,又为何不为广大学子所传唱呢?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三方面:一是不少校歌“年事已高”,脱离了现代生活,加之有的校歌本身不好听,也不好唱,旋律极其平淡,歌词晦涩难懂,甚至有的还有很浓的政治色彩;二是现代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对校歌的热情不是很高,加之忙学分、忙找工作等等,从而冷落了校歌;三是学校本身对校歌不够重视,创作完校歌后除了在重大活动唱唱便束之高阁,平常也不注意提高校歌在学校的普及率。

  对此,我想,学校尤其要做好引导工作,解决好校歌创作的难题,摆脱固有创作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扬民主,让师生共同参与,争取做到校歌的流行度与厚重感的完美结合。有些校歌用文言文写成,晦涩难懂,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校歌的学习和理解;又如将校歌设为学校宿舍电话彩铃,以校歌作为起床铃声、放学铃声等,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会唱校歌牢记校歌。最后,最重要的是学校自身要不断加强软文化建设,从而让学生通过校歌领会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否则,即使大家天天唱校歌也无济于事。

  歌词不易懂,但不能成为遗忘的借口

  孙 颖

  对80后、90后来说,校歌正在与他们渐行渐远。学生们表示,不那么通俗易懂的歌词成为校歌传唱的一大障碍。那么,校歌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有没有必要让校歌“与时俱进”?

  这一新闻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刚入学的情景。首次听到校歌的时候,我觉得它的歌词和音调是那么怪异。尽管我知道这些都出自名家之手,但仍旧燃不起我对校歌的崇敬和热爱。但当我身穿学士服,头戴学士帽,最后一次与同学们一起唱起校歌的时候,却忍不住泪流满面。

  和校徽、校训相比,我认为校歌才更能称得上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歌词与旋律承载的不仅是学校开创者的办学理念,更是先辈对世代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人之为学是为了什么,我们又该以怎样一种态度去追求学问?臻于完美,止于至善;德才兼备,报效国家,传承百年的嘱托成为我们内心不断向上的动力。除了对学校理念的传承,唱校歌还能让我们获得对学校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试想,当你在陌生的环境听见熟悉的校歌,当几代学生唱响同一个旋律,当你想到你们曾在同一所校园度过自己最美丽的青春年华,曾在同一间教室聆听过教授的讲解,难道你能不激动、不欣喜吗?

  尽管创作鉴于时代的影响,校歌的歌词有时难免晦涩难懂。但正是这种晦涩才更多地保留了时代的印记,并能让这种印记铭刻在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里传承至今。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变动与浮躁的年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与时俱进”,关键在于这种需求是否合理。

  我们需要去理解历史、感悟文化,同时也需要有一些东西来为我们留存曾经的年华与梦想,保存我们与历史和时代的联系。而一旦丧失了这种联系,我们将变得更加迷茫与肤浅,因为我们将不知自己从何而来,又将带着何种理想奔赴哪里。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