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老师如"应召女郎" 名牌高校混战老总培训市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培训老师如"应召女郎" 名牌高校混战老总培训市场
2009年12月09日 09: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应召女郎”式培训老师“满天飞”

  蔡骅先生收集了浙江市场上百份EMBA或企业总裁培训班的招生简章。他对比发现,A大学写着:授课名师北大李某某教授,清华刘某某教授,中国社科院张某某教授;B高校就把中国社科院张某某教授放在第一位,其他一字不改。

  在浙各机构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班师资如出一辙,说白了就是“这几拨儿人”在玩转江湖。今天在北大办的班上讲,明天到清华班,后天则是复旦班。行业内把他们称为“应召女郎”,“谁出钱就待见谁、谁出的钱多就第一个待见谁,随叫随到,一手交钱一手讲课”,对培训机构没有半点忠诚度与归属感。

  一业内人士分析,这类总裁培训缺乏自成一体的师资课程与教研体系,完全是高校第三产业的赚钱工具。老师是“雇佣军”,没有严密的教学规划,一年四季挂着“985”、“211”高校客座教授头衔“满天飞”,五六十堂课讲下来还是老调重弹,没有什么新鲜货。

  12月1日,去浙江企业总裁班主讲财务管理的张老师登机前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他说,这些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转型。他们成天浮在面上卖“嘴皮子”,理论知识多,实战经验少。

  “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中超过一半的老师过于注重语言与行为的包装,对企业老总的素质提升没有多大益处。”一位在浙江市场举办EMBA班的负责人认为,整个讲课现场就是一场“表演秀”,现场氛围活跃,老总听课轻松,但回去后发现并没有多大实用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宁波一位姓蔡的企业老总与潘强龙执行院长交流时透露,他参加某大学EMBA班,最好的老师与职业经理人培训最差的老师不相上下。

  不少在浙招录学员的高校培训机构人员直白地告诉本报记者:“企业老总参加总裁培训班不在于学到什么,而重在收获了新的圈子与同学资源。”

  为了蝇头小利丧失百年高校品牌与信誉

  市场竞争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浙江EMBA与企业总裁班每名学员的广告营销与招录成本大幅度上扬,老师身价随之陡增。

  据知情者说,以前在报纸杂志上随便登个招生广告,或者邮寄一份录取通知书,各培训机构就门庭若市。如今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班的营销成本与中介招生佣金占到学费的百分之二三十,培训老师一开口就是两三万元讲课费,高者甚至达到每天十五六万元。

  “30名学员”是EMBA与总裁培训班的盈亏线,低于这个标准数就是亏本甚至无法开班,只有达到50人规模时才有适当的利润。潘院长与蔡骅副会长观点不谋而合,“企业老总培训市场进入‘拐点’,在微利时代培训机构及其模式不进行转型突围,就会走向消亡”。

  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受到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班的生源素质“一届不如一届”,“含金量”大幅度缩水。因浙江企业一把手“扫盲”培训运动早已结束,该上EMBA班的都上过了,现在学员主要集中在“富二代”,甚至民营企业老总家属,公司副总、职业经理人等。再加上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浙江不少外向型企业都压缩了培训经费。

  国外商学教育超过百年历史,国内大部分企业老总的培训与教育机构不到10年时间,水平参差不齐,市场鱼目混珠。杭州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痛斥行业几乎到了“臭街”的地步。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主任范晓屏说,企业老总培训市场确实有点乱,“同一所大学也有不同的机构在争夺这块蛋糕”,让企业老总无所适从,究竟选择谁?他建议浙大的培训机构必须注明是哪个学院主办,“不能都打浙大牌”。

  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要当做一门教育事业来做,不能沦落为一桩“买卖”。范晓屏教授说:表面上高校得到蝇头小利,丧失的是百年老店品牌与信誉。“985”、“211”大学在收取EMBA与企业总裁培训班的合法收益时,更要勇于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整顿市场,规范办学机构与行为,回归到企业老总教育培训的真正轨道上来。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