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入学令“小升初”陷入怪圈 家长呼吁恢复统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推荐入学令“小升初”陷入怪圈 家长呼吁恢复统考
2009年12月14日 10:5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六中午11时半,东城区交道口东一所小学附近的马路突然异常拥堵。原本挺宽的三条车道,被在主路上违章停靠的数十辆接孩子的汽车占去了两条。一旁的斑马线上,不少家长正拉着一脸疲惫的孩子匆匆冲过马路。

  “奥校放学了,每个周六都这样。”路边,一位停车管理员向偶尔路过被弄得一头雾水的司机解释。

  现在,谁家要是有个“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心里最是“没着没落儿”。韦女士就是这样的一位,她无奈地用“扒皮工程”来指代女儿明年的“小升初”。因为,尽管女儿从三年级起就利用各种课余时间学音乐、读英语、上奥数、补作文……但至今韦女士还是没摸索到通往优质初中校的道路。

  虽然,教育部门明文规定“免试就近入学”,年年重申严格“小升初”流程,但事实却颇具讽刺意味地正好相反——择校风不但屡禁不止,且愈刮愈烈。前几年,公共英语在小升初中不管用了,瞬间就冒出了“三一口语”和“剑桥英语”;这几年,“小升初”又在全国范围内成就了一个疯狂的奥数产业。

  “小升初”,正在一个无法自拔的怪圈里越陷越深。

  现状:好学生难进“重点”校

  “你认识某某附中的校长吗?”“你跟教委的人熟不熟?”进入2009年,市民章先生就有点“魔怔”了,只要遇上可能会对儿子“小升初”有用的人,都要搭讪几句。

  章先生的儿子在海淀区一所知名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不错,还是班上的小干部。尽管如此,他对于儿子明年的“小升初”依旧十分担心:“万一推优不成,被电脑派位到家门口那所差学校,岂不耽误了孩子?”

  章先生的担心不无道理。

  上个世纪90年代,按照《义务教育法》中“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教育部门取消了“小升初”统考,以期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然而,学校之间硬件、师资以及升学率的巨大差距,很难让家长们心甘情愿地眼睁睁看着孩子被“派”进基础薄弱校,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在取消统考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毕竟,如今家里就一个宝贝,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呢?

  “刚取消考试那两年,家长们还觉得比较公平。”据一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师回忆,“就拿保送生来说,孩子们个个百里挑一,除连续三年三好生外,还都拿下了很多奖项,比如全国小论文一等奖、区级摄影一等奖、红领巾读书奖章等。保送这样的学生,其他家长也服气。”

  但随后,特长生的口子被越扯越大,以钱、权为背景的“条子生”也开始多起来,“重点”学校为抢优质生源,通过办培训班的方式选拔优秀学生……家长们呢?一方面不惜花巨资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另一方面还要四处托关系找门路往“重点”校递条子。“小升初”之战,比的不仅是孩子,更是家长。

  “要不是走‘共建’这条路,我儿子肯定上不了现在的学校。”今年刚刚经历过“小升初”的侯女士深深庆幸自己进了个好单位。

  侯女士的儿子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从二年级开始参加奥数、英语培训,各门功课始终保持全优,校级、区级、市级三好学生也拿了“满贯”。但万万没想到,升学时儿子想上的“重点”学校根本没给这所普通小学推优名额。原因很简单,要是区内每所小学都给一定比例的推优名额,这所“重点”校的名额就全满了。多亏侯女士的单位有共建校,最终,儿子终于挤进了外区的一所“区重点”。

  显然,如今的“小升初”早已背离了教育部门一开始“减负”的初衷。

  探因:监管措施“雷声大雨点小”

  当小学生们在“减负”的大旗下,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而疲于奔命于各种培训班时,教育主管部门在做些什么?

  必须承认,北京市的教育部门针对规范“小升初”工作推出了不少举措。比如,从2007年开始启用的“电子学籍系统”,就是要求“小升初”入学名单必须从小学电子学籍中提取。为防止公办校擅自接收已被其它学校录取的新生,市教委还在录取之前几个月“封卡”,避免一些人通过各种渠道更改卡上信息。

  对于家长们反映强烈的小升初“占坑班”等问题,市教委也多次明令禁止各中学以各种名义面向小学生举办以招生选拔为目的的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类培训班,并严禁组织任何类似招生选拔性质的集训、竞赛、冬令营等活动。今年4月,市教委再次要求各区县限期清理公办校培训班以及与民办机构合办的培训班,禁止公办校在正常升学入学体制外选拔学生、超计划录取。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