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入学令"小升初"陷入怪圈 教育资源不均是罪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推荐入学令"小升初"陷入怪圈 教育资源不均是罪魁
2009年12月14日 10:59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1月初,本市还启动了第三轮对全市各区县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综合督导实地检查。按照市教育督导室负责人的说法,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秩序,对各区县治理整顿利用培训机构选拔学生的情况一并检查。

  然而,“小升初”的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改善——具有公办校背景的“占坑班”依旧办得如火如荼,以选拔学生为目的考试也越考越带劲,各种与“小升初”有关的竞赛更是把家长和学生指挥得团团转,为让孩子当选班干部赢得综合素质评价加分家长不得不向同学和老师送礼……

  今年的“小升初”,有位普通中学的校长就遇到一件蹊跷事:原本被电脑派位到自己学校的学生没来报到,却被另一所名校私自录取。每每想到此事,他都气愤不已:“有些学校根本不按规则来!”

  在“小升初”的这个怪圈里,优秀初中校越来越“巨无霸”,一个年级十几个班、四五百名学生是常事;而普通中学的日子不好过,甚至连生源都成问题。“学校通过正常途径只能招进来十几个学生,为凑齐生源只能靠招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生源和师资力量长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某区一位普通中学负责人很无奈。

  由于缺乏实质性的惩罚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根本无法撼动“小升初”链条上的关键环节。各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整肃举措,令家长们一次又一次失望。“每当看到媒体上关于规范‘小升初’的报道,我都抱着一线希望,可从来也没见哪个违规者被拿下。相反,新的不公平却层出不穷。”家长徐女士说。

  “为什么不能恢复统考,像以前那样让孩子凭本事上学?”家长们对于恢复统考的呼声一年比一年强烈。

  寻源:教育资源不均衡是罪魁

  时至今日,“小升初”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演变成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了学区房房价飙升、择校送学引发交通拥堵以及赞助费带来的腐败案等等。这一“顽症”,迫切需要“猛药”来治。

  谈及“小升初”带来的危害,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杨朝晖坦言,现在过于宽泛的择校政策损害了公平和正义。“小升初”表面上满足了一些家长的择校要求,却损害了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代价巨大。就教育本身而言,则挫伤了大多数学校办学的积极性,破坏了教育生态。

  此前,无论教育专家在“小升初”这一问题上有过多少争执,他们对“小升初”成因的看法却已是共识,即“教育资源不均衡是罪魁”。不少专家还认为,当年“将考试扔得过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高鸿源说,在学校硬件、师资远未达到均衡的条件下,强制推行“免试、就近入学”,就容易滋生特权、暗箱操作等问题。“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不了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这位从1993年以来一直关注“小升初”的教授直言不讳:“教育主管部门减负的初衷是对的,但还是缺少非常科学、敏锐的预见。”

  这一来自教育界内部的看法与家长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一项针对“小升初”的网上调查显示:由于对推荐等入学方式不满,约有八成家长支持恢复统考,认为这样才能公平竞争。“用考试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才更有说服力。”

  然而,解决这一“顽症”又岂是恢复考试这么容易?我国在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重申“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也就是说,“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是党和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恢复统考与《义务教育法》不符。

  在这种情况下,解铃还需系铃人。杨朝晖认为,既然满足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长期存在,在此前提下,令“小升初”步入均衡的良性循环轨道,最终还得靠教育主管部门“动真格的”。“教育系统需要重新洗牌,建立新型的学校评估体系和学校信息发布制度。同时,还要出台扶持政策,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削峰填谷,缩小薄弱校和优质资源校之间的差距,并打造一批新的、社会认知度高的优质学校。此外,尽快促成校长与教师区域内的轮岗,教师待遇平等无疑是一个重要前提。”本报记者 贾晓燕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