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借智浙大市校合作 百姓共享幸福生活——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湖州借智浙大市校合作 百姓共享幸福生活
2010年01月30日 10: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1月30日电 题:湖州借智浙大市校合作 百姓共享幸福生活

  记者 柴燕菲 赵晔娇

  在举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浪潮中,浙江省湖州市开创性地与浙江大学结成战略性合作,合力实施1381行动计划,惠及三农。“湖州模式”已被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国模式”在湖州的创造性体现。

  目前,湖州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吴兴区开展了“南太湖幸福社区”,安吉县开展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德清县开展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活动,努力实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目标;长兴县开展了“创建魅力乡村”活动等。

  “住在湖州,我们感觉很幸福。”在湖州农村,村民们常常会以这样满足的语气告诉记者。改善农村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市校合作共建加速改变了湖州农村面貌,绘就了一幅千村万户奔小康的动人画卷。

  幸福从社区起步 吴兴区民共享“幸福舞台”

  浙江吴兴区是闻名遐迩的东南望郡、历史名邑。伴随着浙江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基调,这片土地正在努力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

  “吴兴提出以‘中心城市社区和广大农村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建设主体,打造‘南太湖幸福社区’,力争将吴兴区所辖的所有行政村、城市社区建设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所。”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吴兴区委书记施根宝表示。

  记者了解到,实施“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计划,是吴兴区今后一个时期探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着力提升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水平的一项系统工程。

  “计划涵盖了吴兴社会经济的四个方面,包括产业特色明显、集体经济较强、人均收入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物质文明;社会风尚健康、文体生活丰富、农民素质较高、创业意识强烈的农村精神文明;基层组织有力、民主管理规范、保障体系健全、社会平安稳定的农村政治文明;生产生活协调、村容整洁优美、资源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农民幸福指数较高的农村生态文明。”施根宝说。

  “南太湖农村幸福社区”的建设,引起了吴兴全区人民的强烈关注。民富、区强、景美、和谐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幸福社区,顾名思义,就是要使居住在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要有一种幸福感。”施根宝说,“幸福舞台”就是提升城乡群众幸福指数的一个平台。

  幸福舞台由三大舞台组成,一是行政村、社区、学校为群众排演“种文化”活动舞台,利用大专院校、市群艺馆的合作,为群众开展专业指导;二是专场搭建城乡文化“汇演”交流舞台,组织乡镇、街道、教育部门在半年内开展16场专场汇演,邀请金海岸湖州大舞台的专业演员与城乡群众同台表演;三是搭建文艺精品展示舞台集中“展演”,使得“排演”和“汇演”中涌现出的优秀节目脱颖而出。

  在去年举行的首届农民歌手卡拉OK大奖赛专场活动中,就有20多名农民歌手一展歌喉,吸引了万名农民赶来观看。

  这次活动“井喷”般地点燃吴兴区百姓的参与热情,农村文化典型越来越多,其乐融融的场景描绘出社区居民和谐的生活图画。在该区八里店镇移沿山村,35名从来没有摸过西洋乐器的农民,还组成了铜管乐队。

  现如今,走在吴兴区所辖的行政村、城市社区,随处都可以看到、听到这样曼妙的舞姿和优美的歌声。

  中国美丽乡村蜚声国内外

  和吴兴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安吉县,进入安吉县,满目尽是绵绵密密、长年苍翠的茂林修竹,峰回路转,随处可见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农家洋楼、别墅。

  回顾2006年6月5日,在第35个世界环境日表彰大会上,安吉县被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县”。验收组的评价是:“山峦青翠、河流清澈、空气清新,经济结构合理、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

  2008年初,安吉县出台了《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发挥安吉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推进村庄环境的综合提升、农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地经济发展势头减缓,而在安吉农村,“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却热火朝天。农民公园、健身广场如雨后春笋在各村拔地而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全部得到了有效处理;30多个村庄建起了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农家乐”、生态农业观光园。好多外出的老板纷纷回家乡搞“农家乐”。该县首批61个“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村已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13.7亿元。

  这个人均只有7分田的山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达12000元左右,比浙江省平均水平高出2000多元,其中68%来自“绿色产业”。 “中国美丽乡村”蜚声国内外,带来了大批游人客商和不竭财源。

  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

  吴兴、安吉只是湖州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湖州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与浙江大学进行了全面合作,这一做法还被中央党校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湖州模式”。

  浙大与湖州市的合作,是偶然,更是必然。

  2006年3月,浙江大学提出,希望全面参与浙江新农村建设。得知这一讯息后,湖州市委和浙大经过多次磋商,双方决定举全市、全校之力,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

  “湖州盼望这样的机会多时了。”农业农村工作走在前列的湖州,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较多,特别是缺人才、缺技术、缺规划。而浙江大学学科众多、门类齐全,在科研、信息、人才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双方合作正好弥补湖州的‘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在浙江省人大代表、湖州市委书记孙文友看来,开展市校合作,实践了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为新农村建设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经过研究,双方开出了一份名为“1381行动计划”的合作清单——建设一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平台”;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城乡综合改革等“八大工程”,推进“百项以上重大项目”。

  对此,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评价认为,“湖州与浙大合作的市校共建模式,是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在地方的一个生动实践,从全国来说具有示范作用。”

  强大的合力,正在不断推动湖州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数字枯燥,却生动地展示了湖州农村巨变的“加速度”——

  2007年,仅仅是市校合作的第一年,湖州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8.84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为近23年来最高;农民人均纯收入9536元,同比增长14.4%,增幅连续四年超过14%;尤为可贵的是,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06∶1,远低于浙江和全国平均水平。

  湖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美景中透着深厚的科学文化内涵,这里的平原、绿野、水网、小楼,展现着江南水乡的柔美,纯天然中又有人工的巧琢。

  “湖州市人杰地灵,是浙江省建设新农村的试点,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建设新农村工作走在前列。”孙文友说。(完)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