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2009年01月20日 10:14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去年增加52万;上海高校毕业生达15.8万。求职流浩浩荡荡,但受经济形势影响,就业岗位却比往年减少。

  寒冬中也有暖流涌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等专业2009届毕业生,现已被一些大企业“批量订购”。再看历年应届生就业率:2006年97.05%,2007年97.59%,2008年96.66%,学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就业优势从何来?上海工程大校长汪泓说得好:如果把人才比作湖海,高校便是“供水系统”。我们的“供水系统”融入了产学合作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使得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选才:专业设置跟踪社会需求

  这段日子,上海工程大就业办的老师忙得不亦乐乎:城市轨道交通学院400多名应届毕业生中,已有85%被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录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又与学校签订意向书,确定今年将录用200名工程大学生。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录用工程大学生142名,最近又协议承诺:“录取工程大2009届毕业生不低于去年水平。”……

  旺盛的人才需求背后,折射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实力。工程大这座“供水系统”定位明确:办学应融入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瞄准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追踪上海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上海“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材料,经常出现在工程大校长室、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办公室和会议桌上。学校、院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都练就了灵敏的市场嗅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时,学校第一时间申请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通信信号、运营工程、交通技术等专业。前段时间,学校决定2009年轨交学院继续扩招,因为外省市不少城市将在2012年建成地铁,人才供应也需提前判断、未雨绸缪。

  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紧锣密鼓,还要造大飞机……几年里,工程大相继设立了“空中飞的”航空学院、“地上行的”汽车学院和“地下跑的”轨道交通学院,构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人才培养网络。

  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出力,学校又重点建设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如产品包装设计、多媒体设计、游戏软件与艺术造型设计等专业,初步形成对应创意产业的专业群。

  育才:“大订单”模式助学生完善技能

  当许多高校毕业生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时,上海工程大不少学生却成竹在胸。航空运输学院学生小王说:“我的专业是学校与航空公司合办的,属于‘订单’人才,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婆家’。”

  订单式培养,是工程大这座“供水系统”的一块标牌。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等。一些大企业的老总常带着人才战略规划到学校研究人才培养工作,与教师们一起对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确定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人才培养方案等。

  如果说,校企共建部分二级学院是“小订单”,那么,覆盖全校77%专业的产学合作教育便是“大订单”。工程大将每学年分成三个学期,即“理论学期+工作学期+理论学期”。理论学期,学生进行课程学习;工作学期,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参加校外工作,实现学校和社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

  服装学院学生小刘觉得每个工作学期自己都有收获:大一,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学着处理一些基本事务;大二,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激发自己多领域的学习兴趣;大三,选择一家纺织类企业实习,与专业基本对口,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择业方向。“每次结束工作学期,回到校园后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了丰富的实习经历,现在我找工作更有底气了。”目前,全校共有8700名学生参加产学合作教育,分布在51个专业。300家企事业单位与工程大签约共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不少企业表示,由学校统一组织实习生来进行系统的实习训练,也便于企业从中物色所需人才。荐才:"行销"走出去个案有指导

  经过大学四年培养,怎样把手里的人才更好地向社会"输出"?

  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动就业是"一把手工程"。校党委书记、校长挂帅,全体教师总动员,全力以赴推动学生就业。针对今年就业形势,就业部门的老师改"营销"为"行销"---前不久的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工程大就业指导中心30多位老师全部上阵,除几人坐在摊位前接受咨询,大多则挤在求职人流中,捕捉招聘单位的需求信息:或与企业招聘人员交流,介绍专业特色;或与求职者细心交流,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

  专业教师助推学生就业也门路多多。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叶枫到一家家合作企业了解岗位需求,推销学生。经叶老师牵线搭桥,该专业12名毕业生被上海博大企业(集团)公司录用。各院系还通过家长会、校友联谊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调动各方积极性助推就业。

  还有哪些市场缝隙可以填补?还有哪些人才营销模式可以探索?上海工程大的教师们一直在琢磨这些问题。工程大主校区所在地松江正在建设"财富兴园"经济园区,将集聚一批研发、工业设计、品牌运营类企业,目前已进驻20多家。学校盯住这些新加盟的成长性企业,鼓励学生去应聘。为方便企业和学生,学校在传统校园招聘会基础上开出了就业"夜市场",更多的供需信息在这一平台传递。

  对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学校时时牵挂于心。上海工程大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家庭学生的就业扶持力度,做到全程跟踪、全程服务、重点指导、重点推荐。化工专业应届生小张性格内向,就业有困难。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为她"开小灶",锻炼她多方面社交能力,并向企业积极推荐。如今,小张已被一家大型建筑类企业录用。

  每周一次,校学生工作部长王明复都要统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王老师信心满满:"有政府的关心和推动,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全校师生的努力,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定能平稳有序完成。"

【编辑:侯冬华
    更多教育新闻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