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纾解600万?透析地方两会勾勒的学生就业路径——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如何纾解600万?透析地方两会勾勒的学生就业路径
2009年03月05日 10:58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金融危机来了,600万的大学毕业生,叠加返乡失业的1200万农民工,中国的就业压力从来没有这么大。就业问题也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年两会热点议题中的焦点。未来的十多天,委员代表必然将围绕这一个问题献言献策,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实际上,这一问题早在地方两会上就被各方有识之士拿出来一遍遍叩问。代表、委员们拳拳之心溢于言表,我们也能够从某个角度透析出600万学子的就业路径。

  鼓励创业建立创业基金

  【镜头】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研究生张南在投递了一百份简历无果后,决定和至今求职未果的三个同学一起开办一个动画影视公司,张南他们有技术和专长,也找到了市场需求,但是公司迟迟启动不了,最让他们头疼的是“第一桶金”哪里来?

  在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洪超针对此现象提议尽快设立上海市创业基金。

  【观点】“面对目前就业形势紧张的局面,我建议设立统一的创业基金。”朱洪超在书面意见中提出,以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为基础,扩大上海市科技创业基金的范围。

  【点评】鼓励创业是国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政策取向。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创业只能扮演补充性的角色。毕竟不是每个个体都适合创业,并能够最终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向成功。而且,从短期来看,创业能够解决的就业人数相对目前巨大的就业需求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

  此外,希望依靠创业企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而仅仅提供一项创业基金,仍不能帮助创业者迈过创业过程中会遭遇的一道道坎。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

  【镜头】在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的演播室现场,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张浩(化名)拿出了一份他和他的同学一起起草来自毕业生促进就业的建议,通过主持人交给了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手里,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是希望国家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山西省两会上,山西省政协第十届第二次会议就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列为“1号提案“

  【观点】他们指出,中小企业是发展地方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局限以及金融管理体制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委员们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建立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乡镇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这样既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为没有良好投资出路的社会资本创造投资机会和投资领域,实现中小企业与社会资本的“双赢”。他们也提出企业应尽早实现产业升级,能够提供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岗位。

  【点评】由于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始终不能茁壮发展,从就业角度讲,我们将丧失很大一块阵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也有利于藏富于民,实现社会稳定。

  我国目前以制造业和加工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需要的是熟练技工,这样就造成了我国“技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景观。

  从长远来看,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就业,还在于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提高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竞争能力。

  为大学毕业生建廉租房

  【镜头】兰州某高校新闻系毕业生岳鹏在“不挑不拣”的择业观念下到了北京一家小杂志社,工资在2000元,衣食交通以及通讯的基本费用在北京每月近1000元,租房子也在1000元左右。“不要说买不起房,租房子都租不起了。”

  在今年山东省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政府应当为刚就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群体建设廉租房。

  【观点】山东省侨办副主任、农工党省委副主委吕善勇委员则建议,将新就业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建设一批大学毕业生廉租房,减轻新就业大学生的住房负担。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风云委员说,目前莱芜市已将进城务工农民家庭和城中村居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救助、联动、退出“三项机制”以及货币直补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她建议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点评】这两个委员的建议颇让人动容,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主义境界,他们的提案从另外一个角度点出了就业难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之所以就业难,是因为大学生择业观念不转变,认为大学生找工作挑挑拣拣。可是又有谁想过是什么造成大学生就业时做出的取舍呢?

  岳鹏确实是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路子,可是他发现自己就业后在社会保障、福利方面缺失会如此之大,如果我们的社保机制比较完善,如果我们的福利方面能够公平,那么决定他们的职业选择的将完全是自己的兴趣,他们的焦虑和就业恐慌可能会减少很多。

  增设“学士后”制度

  【镜头】“博士后是到了企业接着搞科研,硕士生、本科生也可以套用这种模式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在北京两会上,北京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

  【观点】在提案中,孙狄建议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业中建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的见习期。

  “大学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企业进行见习,见习期以2年为上限。此阶段内毕业生与企业签订见习合同,不算被企业正式录用,因此也不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孙狄建议,毕业生见习阶段的生活费由企业发放,企业免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但需按实际发放的见习费缴纳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企业。

  【点评】此项提案被人称为地方两会涌现出的“雷人”提案,是放弃情绪的宣泄,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劳动者而言,有一些权利是基本的权利,如工资收入和法定的几项社会保险,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各种福利,缺乏法律合同保障,“学士后”们的权利会不会受到资本的践踏?

  希望大学生“放低目标”俯下身来就业没有错,大学生可以去从事一些低端的行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但绝不能为了一份所谓的工作而失去作为一个劳动者和一个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报记者 车辉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