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大学生投身企业一线成为"金蓝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人大代表建议:大学生投身企业一线成为"金蓝领"
2009年03月11日 10:36 来源:工人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王洪军看来,有了人才,就不愁没有雄厚的创新实力;有了符合实际的创新机制,就能不断培育出领先的技术,制造出中国最为卓越的汽车

  “企业需要大学生到生产一线,以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大学生到生产一线成为‘金蓝领’也是解决就业的好办法。”3月7日晚,见到来自一汽集团生产一线的人大代表王洪军时,他拿出准备提交的《企业“金蓝领”需要大学生——关于加快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再建议》与记者讨论。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有超过610多万名新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去年毕业至今未找到工作的还有400多万名,形成了一个1000万规模的待就业大学生群体。然而,企业却普遍面临技工人才短缺难题。在车间里摸爬滚打近20年的王洪军认为,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一线,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不失为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2008年,王洪军当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王洪军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整体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并因此荣获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第一个登上国家最高科技领奖台的一线工人。他说:“去年,我的建议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了,我们一汽已有高级工人技师开始享受政府津贴。今年,我的建议依然是有关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产业振兴就要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必须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然而,王洪军对企业目前员工素质状况有些担忧,“生产一线的工人大部分是技校生,其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比本科生总体上会弱一些,在技术创新中经常走弯路”。王洪军介绍,他和李斌、许振超等都是技校毕业,后来感觉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论不系统,又都再进大学研修。

  “事实上,企业一线大量需要大学生,而且大学生在一线成才的几率会更高。”王洪军说,“如果大学生能够沉下心来,在一线岗位上钻研技术可能成长为技术骨干甚至专家,即便以后转到管理岗位,在一线的经历会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现在到企业的大学生,只是在车间实习几个月就转到管理岗位了,很多大学生不愿意穿上工作服到一线工作。”

  王洪军分析,造成这种状况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整个社会择业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用工制度所致。“在大多数企业中,员工被明确界定为‘工人’和‘干部’。到一线的大学生即使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身份还是工人,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有限,很难享受到与管理人员同等的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多次去德国大众总部接受培训的王洪军说,“德国公司的竞争力一大来源就是普遍注重培养熟练的技工人才。新工人不管学历,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一个技校生如果技能优秀,可能直接选拔到德国大众的研发中心。”

  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产业振兴的关键。为此,王洪军建议:“应该加强舆论引导,国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到企业一线的技能岗位上工作。要建立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要打破员工的身份限制,拓宽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空间;根据高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及实际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让高技能人才在薪酬、养老、福利等方面与同类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记者 于宛尼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