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勤:微软选拔学生和员工很少会看大学排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张亚勤:微软选拔学生和员工很少会看大学排名
2009年03月31日 17:4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大学应如何看待排行榜

  关于中国的大学排名,一直以来都广受争议。最近更是因为有大学校长出面证实,大学排行榜存在“潜规则”而再次引发公众的关注与讨论。一些学者指出,目前的大学排行榜污染了“学术空气”,让大学沦为大学排行榜里的大学;还有学者则认为,大学排名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有排名比没有排名好,不必视大学排行榜为“洪水猛兽”。已得到飞速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如何看待大学排行榜?排行榜对大学的发展是积极的促进还是消极的引导?记者近日邀请3位嘉宾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大学排行榜是否需要

  主持人:此次大学排行榜“潜规则”引发的争论,再一次说明公众对大学发展的高度关注。对于大学排行榜我们该如何看待呢?

  张亚勤:大学排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自己并不太认同大学搞排名。我认为,大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培养和教育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不是培养会应试的机器。如果太急功近利,整天盯着那些量化的指标,这对大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培养都没有益处。我们公司现在选拔学生或者员工时,很少会看这些大学的排名。

  李开复:我觉得大学的排名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才是有价值的。首先,它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它所依据的评价指标必须是科学的;其次,排名应根据每个特定的专业和学科进行;再其次,每所大学都有各自的特色,作为公众应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自身特点选择大学,简单地通过排名选择大学或者专业是不可取的。

  王红:在多元化社会下,出现各种评奖包括排行榜是一种必然,其原因在于人们面对多元化的选择,经常会失去判断力。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一些评价体系和指标来帮助公众进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种应该肯定的社会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同意“有排名比没有排名好”的观点。我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排行榜本身,而在于如何进行大学排名,如何让大学排行榜具有公信力。

  排行榜的公信力何在

  主持人:大学排行榜既然存在,就说明有它存在的价值。我们如何利用排名作出判断和选择,同时又不被排名所困呢?

  李开复:如此众多的大学,确实存在着质量差异和好坏之分,排名能帮助公众作出一些基本判断和粗略的参考。比如,我们可以相信第三名一定会比第三十名好,但千万不要迷信排名,不要简单地认为第三名就一定会比第五名好。对于那些过于详细的排名,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未来大学的发展是越来越特色化,所以硬要对大学进行排名是不科学的。如果为了某种需要实在要进行排名,就应该制定一些最基本的规则,这样的排名才是可信的。如果大学排名所依赖的评价体系不客观、不科学,评价的过程缺乏透明性,如果进行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主体不能保证一种公正性和公益性,大学排名也就失去了它的公信力,同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王红:在美国,各种排名和评价机构非常多。因此,只有那些权威机构组织的排名才会在社会和公众中享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这样的排名,大学也都是很看重的。比如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堡大学,去年在《新闻周刊》组织的全美大学排名中,获得综合排名第十七名,其教育学院则在教育学科领域排名第二,而涉及到专业排名时,其教育政策与领导专业则排名第一。获得该殊荣后,全校师生也是兴高采烈、举杯庆贺。

  相比之下,在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下,不管是由政府出面还是由所谓独立的中介机构出面进行的各类排名,都难以保证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用这些评价结果作为参照也就失去了意义。

  大学应看淡排行榜

  主持人:大学排行榜炒得这样沸沸扬扬,也说明有很多大学仍很看重排名。那么,大学真的能靠各种各样的排名抬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声誉吗?

  张亚勤:现在部分高校过于浮躁,追求短期目标,看重指标和量化。我经常看到有些大学和科研机构,宣称他们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旦把拿诺贝尔奖作为目标,就已经反映出问题了。作为大学的教师和研究者,首先你要喜欢教学生,喜欢你所从事的专业,这样才能为之投入,而这些绝不是可以用一些短期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的。现在,一些大学讲求文章发表在什么刊物上、被引用了多少次、参加过多少国际会议,这些东西一旦量化成考核标准,就会形成一种体制的问题。长期用这些数量指标来考评,教育是要出问题的。

  美国有各种各样的排名,大学校长们并不是特别在乎这些评奖,更不会给自己定下目标非要下次争得第几名。教育要沉得住气,学者和教师要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国人要是能静下心来作研究,我们又有这么多勤奋努力的学生,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会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

  王红:面对多元化的选择,已经习惯于一元化思维的中国公众包括大学,应该学会用一种成熟的心态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评奖和排名。大学千万别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从长期来看,只有甘于坐冷板凳,踏踏实实地搞教学和科研,只有不追求短期的学术利益和成就,不去变本加厉地搞各种评估和评奖,大学才能获得真正的学术发展,才能真正把培养和教育高质量的学生放在首位。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郜云雁

  访谈嘉宾:

  张亚勤: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

  李开复: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王红: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吴歆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