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乡村教师磁性凸显 “中梗阻”须重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政策利好,乡村教师磁性凸显 “中梗阻”须重视
2009年05月05日 17:13 来源:新华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政策背景] 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江苏省从2006年起实施“万名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3年里,已选派4899名大学生赴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任教。

  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后,有正式编制,除了与其他老师一样拿工资外,4年中每教满一年,省里补贴个人4600元;即将实施的“绩效工资”,给乡村教师这个岗位又增添了不少吸引力。

  “想不到会来这么多人”、“没料到有这么多大学生愿意来我们苏北农村”……

  江苏省2009年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专场招聘会,前不久在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举行。会场内,每一个摊位前都是人头攒动,会场外,蜿蜒排起数百米长龙。火爆场景令一些首次前来招聘的学校老师惊叹不已,而正忙着维持秩序的招就中心工作人员却是司空见惯,因为“四年来年年如此,而且一年比一年火”。

  “回苏北就业,是很现实的选择”

  “太挤了!刚刚在招聘台前挤了10分钟,队伍都不见动一下,只能放弃了现场投简历,毕竟今天还不是正式报名。”退出人群,淮阴师范学院学生沈磊长舒了一口气。

  在现场,苏中、苏北的8市34个经济薄弱县所属29家教育局前来摆摊设点,提供了乡村教师岗位3700多个。

  正在应聘的江苏教育学院美术学专业学生康振、常熟理工学院化学专业学生游元清告诉记者: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师范生。江苏每年本科师范毕业生有1万多人,想留在城里当老师,竞争相当激烈;去农村任教,竞争力度小得多。扬州大学政治系学生陆益排在队尾,他说此前自己投了不少简历给企业都没回音,就赶来参加这次招聘会,“觉得自己留在大城市没什么竞争力,不如到农村去就业。”

  “做一名乡村教师,也可安居乐业”

  “赴基层、到农村就业,已越来越得到广大师范毕业生的关注与认同”。省教育厅师资处副处长眭平告诉记者,以往,只有小部分当地生源的本科生愿意回到苏北,在农村任教,而近年来,连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也都加入到赴苏北农村任教行列中。

  让人欣喜的是,三年来,这批人中,流失的本科教师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毕业生踏实地坚守在农村教师的岗位上。

  南通大学音乐系毕业生张福波,是第一批被选派赴苏北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大学生。记者近日在宿迁市宿豫区井头乡第二中学见到他时,他刚上完一节课。“已经拿了两年的4600元省补助,2008年的也快要发了,宿迁市每年还额外补贴1600 元。”这个来自赣榆农村的憨厚小伙子,已经在宿豫买了房子成了家,彻底扎下根来。他看上去很满足:“这三年过得挺充实的。2006年我刚来时,学校没有一个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代。随着全省农村学校‘四配套’工程的推进,学校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有了专门的音乐室,配置了包括钢琴在内的各种乐器,我也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处,成立的学生兴趣小组,可受孩子们欢迎呢。”作为选派的优惠政策之一,张福波顺利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硕士,今年9 月起将脱产学习一年,“学成后我肯定会回来,因为这里有我的事业,我的家。”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生张承雨,去年来到宿迁市宿豫区陆集中学。这个满脸阳光的大男孩是宿豫本地人,“就业压力真大,我们班41个同学,一多半无奈之下改了行。现在回到老家而且还干本行,我感觉挺好。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在工作中,我一天天感受着自己与学生们的共同成长。”一旁的校长胡长军告诉记者,小张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这个工作,任劳任怨。做体育老师,帮助学校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拿了好多个奖项;做班主任,很快就把一个差班带了上来。

  看到如此多的大学生愿意投身农村任教,苏北地区不少市县教育部门负责人深感欣慰。宿豫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夫生表示,“万名大学生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的实施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广大有志青年到基础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青春、展现才华,“对于改善苏北苏中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质量、结构问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梗阻”须要予以重视

  “被选派到农村任教的大学毕业生能享受到不少优惠政策。拿补助金来说,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后,除了与其他老师一样拿工资外,每教满一年,省里还补贴个人4600元,而这笔钱正好是大学一年的学费。如果坚持教满4年,等于政府给出了学费,毕业生免费上了大学。符合条件的,还可以免试读农村教育硕士”。省教育厅招就中心主任任雷鸣、学生处副处长张兆臣向记者介绍,今年“农村任教计划”又增添了两个吸引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部分单位出现了缩减岗位需求的情况,进入事业编制的教师岗位就更具吸引力;二是从今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实行绩效工资,按照计划表,江苏可能在6月份公布相关配套政策。

  为了让大学生教师真正扎根,苏北各地都提出了“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的口号。宿豫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夫生说,宿豫3年来共接收115名选派大学生,除给他们单独设立编制外,还在业务上给予精心指导和培养,生活上给予悉心照顾和关怀,尽可能地提供让他们发挥特长的平台,让他们放心、安心、舒心地在宿豫工作、生活。

  省里力推,基层欢迎,按说这项措施在推行时应该没什么障碍。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农村中小学多为公办学校,主要靠财政拨款,教师成为“吃财政饭”的最大群体,而苏北地区的县级财政却都不太宽绰,每年进多少人,“加大倾斜力度 ”,最终还得看财政供养能力这个总盘子。另一方面,农村教师,目前总体是饱和的,但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亟需大学生进入,可是,没有“出口”,“进口”也就变得狭窄了许多。一些地方因此对招聘教师不太热心,以致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和“肠梗阻”现象。有个别地区以“这些学生享受的政策太好,会让其他在职老师觉得不平衡”为由,拒绝参加这一项目。

  不少同学还向记者反映,参加这个项目,等待周期和战线都拉得太长,让人烦心。由于各个县市下达的指标比较迟,导致教育局不敢放手招人。学生们从3月份开始参加招聘会与教育局达成初步意向,再参加当地教师入编制考试,再到面试,到最后获得录取通知,一般要到6月、7月份,最迟的拖到11月才完结手续,而新学期都开学两个月了。在这个漫长的周期里,学生没有办法安心等待,万一考不上,求职的黄金时间一过,就成了“一棵树上吊死”。此外,由于入编考试由各地教育部门单独组织,学生如果想多参加几个县的招考,“就要一家一家地上门”。学生们建议,一是将周期压短,二是由上一级单位(市或省)来统一招考,既可省却许多麻烦,也可保证其公正性。(陈晓春 蒋廷玉 秦继东)

【编辑:侯冬华
    ----- 教育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