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区房:房东牛 砍价余地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杭州学区房:房东牛 砍价余地小

2010年07月15日 17:4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学区房是二手房市场永远的热点。在2008年底2009年初的这一波下降行情中,学区房受到的冲击也比较大。现在的市场下,学区房有多少还价的余地呢?

  从记者的看房砍价经历来看,目前余地不大。房子再破,再沿马路,但房东个个都是一脸的自信:我的房子是给想读名校的家庭一个机会,不买的话以后更贵,买不买随便你。价格?没有商量余地!

  浙大求是小学学区房

  24年房龄的老房,一分都不让

  记者先在网上查询房源信息,其中一套是曙光新村的,65平方米,精装,三室一厅,6楼顶楼,总价在206万元。留信息的是某二手中介小齐。小齐帮记者约了房东去看房。

  求是小学的学区房基本就是曙光新村和求是新村。这一带的房子普遍偏老,曙光新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房子,求是新村稍新些,但能拿出来卖的房源最新也是上世纪90年代的,因此后者成交价比前者略高些。这两个小区的优势很明显:学区房,离西湖很近,生活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房源老,户型一般,小区拥挤,下班晚的话停车很困难。

  小齐带记者看的这套房离求是小学不远,走路两三分钟。沿浙大路,因为是顶楼,光照不错,噪音也比低楼层的小一些,但是是1986年的老房子,装修比较旧,与精装完全搭不上边。房东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姐,话不多,只让记者自己看。

  65平方米,在当年被做成了三室,客厅只有几平方米,连放张饭桌都不够。

  最后谈价格。记者表示,这房子还算满意,只是价格有点偏高了。房东脸上带着微笑,说出话来却如板上钉钉:“我随便你们,价格一分也不能少了,要读求是小学就得买房子,我的房子不愁卖,你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到了。”

  砍价失败,房东大姐头也不回地走了,并没有要跟记者再来商量商量的意思。

  小齐随后又带记者看了求是新村留博楼的一套房源,1999年的,楼层和朝向都还不错,75平方米,两个卧室都朝南,客厅朝西。房东把价格定死在250万元,不肯还价。因此这套房子挂了很长时间了,单单小齐带客户就来看过20多次了,大多因为价格问题未能成交。

  “上次有个买家出248万元,房东还是不卖,所以不可能有余地了。”小齐说,如果真的想上求是小学,还是不要在乎这一两万元,因为以后还是可以再转出去的,绝对不会亏的。

  结论:如果不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住进这样的房子里。3万多元/平方米的单价,却只能买到房龄24年的房子,对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就算买下了,恐怕也是无奈多于欣喜吧。

  学军小学学区房:

  半年前130万买进,现在挂190万不讲价

  学军小学求智巷校区也是适龄儿童家长向往的地方。相比起浙大求是小学,这个小学的学区房范围更宽,囊括了文二新村、求智弄、下宁巷这样的旧小区,还包含中大文锦苑、崇文公寓这样的新小区,价格也相差不少,从3万元/平方米至4万多元/平方米不等。

  中介人员小朱帮记者联系了三套房源。

  第一套是文二新村的老房子,57平方米,多层的底层,送个20平方米的院子。两个卧室朝南,客厅朝北。因为是底层的缘故,光线不是很理想,感觉比较闷热。这套房源挂牌的价格是190万元,房东也不愿意讲价。

  出门的时候,看管钥匙的大妈得知这套房要以190万元的价格卖出,很惊奇地说:“要赚这么多啊?这套房当初他买来是130万元,大概在半年前吧,装修也没装修过,一共也就住了一个来月吧。”

  第二套房源位于下宁巷,是顶楼。光线倒是不错,两室一厅,65平方米,205万元。房东也不肯还价。

  第三套是中大文锦苑的房子。女主人说女儿读完了学军小学和十三中,现在要去读高中了,所以他们想把这套房子卖掉,去换个更大点的房子。这套房子面积为116平方米,算得上是精装修,三个卧室和客厅都比较大。

  谈到价格,女主人说,中介报的就是底价,430万,单价3.7万元/平方米。“其实去年我们小区有4.5万元/平方米成交的,但当时我女儿还在读书没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价格没那么高了,有点后悔。”女主人还劝记者,现在就是买学区房最合适的时候,因为房价无论如何调控,学区房是降得最慢的,但一回调,学区房肯定涨得最快。

  记者问能否再便宜一些,女主人说:“我了解买家的心理,总要便宜点心里才会舒服,我最多也就便宜一两万元,如果可以,我们就尽快搬家,不行的话就算了。”

  记者了解到,其实学区房近几个月内也未能逃掉价格下降的命运,成交价在今年四月份时最高,像崇文公寓,最高成交价卖到3.5万元/平方米,文锦苑卖到4.3万元/平方米。

  结论:这一带的老房多为二室,总价在200万元左右或以下,这也使得一些想读学军小学的家庭陷入矛盾:如果买了,就得卖掉自己原来面积更大,舒适度更高的房子,到底合不合算,这真是个问题。 本报记者 赵红燕

参与互动(0)
【编辑:位宇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