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买多套房?——空置房持有者心态调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房产新闻

我为什么要买多套房?——空置房持有者心态调查

2010年08月08日 10: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有关空置房规模的报道一度引发公众对房屋空置问题热议。究竟哪些原因正在推高空置房规模,他们怀着怎样的心态持有多套房?刺痛“房奴”神经的空置房当何去何从?

  空置房持有成本不高

  家住山东省莱芜市52岁的杨女士因为担心房价涨得快,几年前就在省会济南提前买了一套三居室住房,打算退休后到省城居住,但细算起来,即使不入住一年也要交2000多元物业费,令她心疼。但从去年开始,小区物业告诉她,如果每月用电量低于30度,用水量少于1立方米,就可以按70%的标准缴纳物业费。这样一来,她一年可节约600多元空置房“供养”成本。

  不只在山东,很多地方空置房物业费都可以打折,成为面向多套房持有者的一种“优惠”。兰州规定,房屋空置3个月以上物业费只收七成。《石家庄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案)》则规定,“连续无人居住、使用、装修空置3个月以上的物业,空置期间按20%缴纳物业服务费”。由于空置率过高,济南高新区一家物业公司去年冬天不得不张贴通知告诉业主,“开通暖气的住户太少,导致供暖水平可能难以达标。”

  除了物业费可打折,空置房日常“打理”也比较容易。今年6月、7月份山东海景房促销旺季时,21世纪不动产济南分部组织去海边看房的专线每周六、周日各有一趟。“业主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暂停水、电、气,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开通,就好像手机停机、开机一样方便。”组织看房的置业经纪人胡艳丽对有购房意向的客户说,“这房子您虽一时用不着,但留着度假、养老、投资都很合适。”

  租售空置房几多烦恼

  一些多套房持有者告诉记者,“长期持有,抵抗通胀”是不愿放弃空置房,敢于持有多套房的重要原因。在山东一家银行工作的李洪照尽管还在还首套房贷,但因为最近有个折扣购房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又贷款买了一套新房,成为两套房的房主。李洪照说:“房子越早买越不吃亏。一套我住,另一套储备着留给父母住,两套房子我都不能卖。对我们散户而言,投资房产还是比投资股市要踏实一些。”

  相比之下,考虑如何将手中空置房租售出去却并不容易。在鲁西南地区做生意的吴立民经过多年打拼,买下两套住房,夫妻合住一套,闲置一套。“闲置的那套我们不愿出租,一是房子一出租就旧了,收几年租金可能还抵不上房子折旧速度,将来我们自己也不愿住别人住过的房子;二是租房是个操心事,找人租、订合同、收租金,这期间哪个过程出了问题都挺闹心。”吴立民对记者说。

  据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调查,空置房租赁纠纷是多年来的消费投诉热点。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宣教部副主任王志远介绍说,空置房租赁纠纷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租出去的房子又遇到高价求租者,房东一房多租;二是房内设施出现损毁,房东和租房人都不愿意承担维修责任,发生纠纷。要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规范房屋租赁市场,使多套房持有者能放心地将手中空置房出租,并获得合理租金。

  “不愿卖,等涨价”导致一些多套房持有者怀揣“惜售”心态。在济南市舜耕路一家房屋中介,记者正巧遇到来这里挂售二手房的张女士。她告诉记者,自己最近刚买了第三套房,于是考虑把第一套老房子卖掉。“我来这主要是为了解行情,要是房子还有升值空间,我就先不卖了。”

  空置房当何去何从?

  空置房问题由来已久,从几年前海南商品房空置严重,导致70%物业公司长期找不到业主收物业费而亏损,到近年来不少省份频现房屋供给不足与存量过剩并存的“怪象”,再到近期全国空置房规模之辩,空置房一度刺痛“房奴”们的神经。

  山东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铁岗说,空置房成因复杂,既有过去“房改房”等政策因素,使一些家庭拥有了价格便宜的多套房;又有通过单位集资建房等方式,形成了不少“一户多房”现象;还有近年来有些富人认为缺乏很好的投资对象,用闲钱投资购置了多套商品房。

  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公租房、经适房供给不足、房价长期看涨,种种因素使不少人总有种购房冲动。他们一旦买了房子,即使房价小幅上涨,也不愿轻易将手中房子出售,而是长期持有坐等升值。

  李铁岗建议,国家可通过对空置房收取一定税费来降低空置房规模。他说,已有的空置房最好能流入二手房市场,要加快这一流转速度,国家可出台相应调控政策增加空置房持有成本,使多套房持有者感到压力。当多数老百姓不再把房产当作优质投资对象时,新增空置房就将大为减少。

参与互动(0)
【编辑:段红彪】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