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房产频道

勿用数字迷惑中国房地产市场 统计方法导致假摔

2011年09月21日 10: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北京市房协发布1至8月新建普通住房统计数据。新建普通住房成交均价13874元每平米,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均价18319元每平米。相比1至7月统计数据,普通住房和商品房每平米分别上涨251元和101元。(9月19日《京华时报》)

  但近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与7月份相比,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和持平的城市达46个,城市数量较7月份大幅增加了15个。专家指出,这是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了过半城市房价环比止涨。(9月19日《羊城晚报》)

  “到底房价的趋势是在上涨,还是在走向下跌,目前仍无一个权威的数据。”——有媒体直言,“统计方法导致假摔!”

  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一项政策,要看执行的效果如何,首要的指标就是数据。但如果相关数据是先天地带有导向性的因素,通过人为因素得出期待的数据,那么“相关数据”还能做到“实事求是”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下社会,通过数据欺骗公众的做法不会长久,只会增添民众对个别相关部门的反感。

  温家宝总理对房价问题一直很关注。从2010年2月28日到今年2月27日的时间里,温总理参加了五次网络在线访谈,每次都会提到房价问题,并且都会讲到信心和决心。

  中央政府从未丢失控制房价的决心,出台的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中,包括增加供给(如保障房)与抑制投机性需求(如限购)看起来都应该会有所成效的。但是,为什么只是会在数据上有所谓的“成效”,但房地产市场的购买主体——消费者却在实际购买当中感受不到政策带来的好处呢?

  控制房价,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了很多,每一项政策都大快人心,其后就是需要地方政府来具体执行政策,问题就出在执行力上,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的政策没有被地方政府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最初,政策的着眼点是全体人民的福利,但地方政府在落实政策时,其着眼点是地方利益,甚至是当地政府的“圈子利益”,更有甚者是当地政府个别领导的利益。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按照各自的理解和目的,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突显地方政府的政绩,有意识地选择性执行。

  以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保障房政策为例,按照计划,今年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0月底前全部开工。但从部分城市今年以来保障房开工情况来看,成绩并不乐观,一些城市开工率不到三成。

  又比如前一段时间为了打击投机性需求,中央政府出台了限购政策。一些地方政府在落实限购政策中大打折扣,只是采取局部和片面的限购手段抑制房地产市场,比如新房限购、旧房不限;市区限购、郊区不限。还有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以限价政策代替限购政策的方式,规避中央政府的限购令政策。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政策进行有选择性的实施,非但没有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有效地调控,反而大大地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才会出现一方面国家政策不断推出,平抑房价、调整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日益坚定,统计数字也看起来不错;而另一方面市场走势扑朔迷离,绝大多数居民没有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靠人为因素影响的统计数据来迷惑市场,如此做法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表明地方政府对执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真实态度,要想真正达到降低房价、提高国民福利,增强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的目的,让中国房地产市场运行于有序、良性循环经济模式中,第一步就是把数据搞清楚。(汪志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慧鑫】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